浅论延伸用心教育让爱延伸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6004 浏览:207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时间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未想过家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义。第一次走在家访的路上,心里只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新奇,虽然地方偏远,交通不便,但环境不错,空气清新。心想若不是因为家访,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来这里吧。然而,正是这弯弯曲曲的路,正是这在我看来无意义的家访,却搭起了一座用心沟通的桥梁。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家访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访谈,更是对其家长及其家庭环境的了解。在一次次的家访中,我感受着不同的家庭氛围。有经济条件好的,有经济条件差的,有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也有离异或单亲家庭,等等……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确实很大。大多数孩子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无暇顾及,孩子跟爷爷奶奶或在亲戚家生活,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缺少父母的呵护,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有些学生变得不思学习,变得顽劣。一些孩子上网成瘾,网吧成了他们唯一能够快乐和释放压抑的地方,有时逃学,在网吧一呆就是一天,把学习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周末放假更是一整天一整天的,令人担忧。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也起不了作用,非溺爱放纵即简单粗暴。通过家访,我们与家长交换意见,交流了教育管理方法,让他们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与大人一起进出,既体验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体贴关心父母和长辈,又能在大人的监护下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家访是爱的延伸。通过家访让我们把对学生的关爱,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尽管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但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而去向家长“告状”。班上有个另所有科任老师头疼和无奈的学生刘杰,这次去他家里,他妈妈态度比较冷淡:“老师,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经常惹老师生气。这孩子从小就格外调皮,很不听话,我和他爸爸又都很忙,平时根本管不上他,再加上我们也没多少文化,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所以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光学习不中用,还到处惹事生非,为这不知被他爸爸揍过多少回了,可就是死不悔改,我们也拿他没办法了,盼着他能混到初中毕业就不错了。”说着,就把孩子喊过来,劈头盖脸的数落起来。他一直低着头,一声不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很显然,对妈妈的这种训斥责骂早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看到这种情形,我赶忙制止他妈妈,说:“我这次来,不是向您告状的,只是想跟您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您不要这样,再说打骂孩子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孩子大了,要跟孩子讲道理。”我看了他一眼,发现他正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我心里一热,接着说:“其实,作为孩子的父母,往往都自认为很了解孩子,实际上也不尽然,就拿刘杰来说吧,他也并不像你们家长所说的一无是处,那么糟糕。”当着刘杰的面,我开始向他妈妈夸他的优点,如:头脑灵活,有礼貌,做事勤快,爱动脑等等。听了我的话,他妈妈有些疑惑了,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而刘杰则在一旁低着头,竖着耳朵仔细地听着,听到我的夸奖,不好意思的脸红了。看到这里,我赶紧趁热打铁,对他妈妈说:“是啊,孩子虽然有些行为习惯不太好,经常惹大人生气,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你们家长在管孩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一看到孩子犯错,就不问青红皂白,一味的责备、打骂 。孩子大了,自尊心也强,你们这样粗暴的打骂孩子,不但不起作用,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结果往往是越管越糟,孩子更不听话了。”他妈妈一听,也不好意思起来,而刘杰则在一边不住地点头。
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样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须让家长明白:孩子或许不够优秀,将来也许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他们各方面也许并不出色,但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同样需要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比起那些优秀的孩子,这些普通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我的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深深打动了刘杰的妈妈,当我起身将要离开时,她激动的说:“对不起,老师,以前是我们的不对,不懂得教育孩子,以后我们一定会跟学校好好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谢谢您,老师。”
家访过程中,我们常常能收获感动。陈大伟同学成绩不是很好,但在学校还是非常听话非常努力的。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一个人在,住的是一所老房子。他说爸妈在外打工,他一个人生活。当时听了我们就觉得意外,因为他房间里的物品虽杂但摆放得井井有条,桌子、地面看起来非常干净,床铺也很整洁。我们简直就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的劳动成果!在场的每位老师都为此感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立生活已实属不易了,他还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这样井井有条,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法国教育家凯斯特纳说过:“不要把教师的讲台看着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教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们不可能全知道。”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走下讲台,走进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与家庭取得联系,取得共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教育有太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调整的地方。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无法改变教育这种大环境,无法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更无法改变家长,我们只能尝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了解家长,向他们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然后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尽我们最大能力去教好每一位学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