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浅析《时时刻刻》中女性生命体验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6365 浏览:1194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电影《时时刻刻》内容,勾画了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三位女性对于生命的不同体验,重点探讨了女性的生命意义、女权主义与传统婚姻模式的冲突、解脱三个问题,认为女性独立的思潮将对传统的婚姻模式产生一定影响,女性要在正确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理性选择,寻求最终解脱还是要靠自我救赎。
关键词:女性女权主义认知自我
1672-1578(2012)09-0007-01
《时时刻刻》(The Hours)是一部意识流风格电影,以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5年撰写的长篇小说《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为纽带,以高超的蒙太奇技巧,混合对女权、同性恋、婚姻与家庭、生与死等社会课题的思考,将三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女性生活投射在银幕上,是一部看似很“闷”,却又发人深省的经典电影,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影片的主角是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劳拉·布朗(Laura Brawn),是克拉丽萨·沃恩(Clarissa Vaughan),更是所有的女人。镜头的拼接下,时间不断延伸,影评的主题--女性对于生命、自我、家庭的思考呼之欲出,男性一反常态地在影片成了“花瓶”。影片中的女人都拥有美好的爱情,有深爱自己的男人,可是她们快乐吗?弗吉尼亚在《达洛维太太》中就写道“爱情也有毁灭性,一切美好的东西,一切真实的东西都会消亡” ,也就是说,爱的魔法让人幸福,也会让人窒息。20世纪初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严重精神疾病的困挠下创作《达洛维太太》之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被束缚感,行走在绝望的边缘;20世纪中期的美国家庭主妇劳拉·布朗,正怀着她的第二个孩子,读了伍尔夫的小说后对自己所选择的生活产生了质疑,准备选择,但是最后她犹豫了:她决定选择生存,但是生存在自己的世界里。20世纪末的美国编辑克拉丽莎·沃恩,与同性伴侣莎莉相濡以沫,当前男友查理斯·布朗(劳拉·布朗抛弃的儿子)身亡后,却悲痛得不知所措。电影将近结尾,年暮的劳拉与克拉丽莎不期而遇,一番恳谈后,劳拉对当年远离家庭的桎梏选择独立生活无怨无悔,而克拉丽莎也终于顿悟:面对真实的自我,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真正热爱生命,才能拿得起,放得下。”
这三位女性的故事相互交融,前后呼应,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达洛维夫人;她们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些问题:女性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传统婚姻是女人最好的归宿么?如果生不快乐,死亡即是解脱么?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也都是些没有答案的问题。
关于女性的生命意义。佛说:世界上有四种人:第一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第二种人由光明走向黑暗,第三种人由黑暗走向光明,第四种人由光明走向光明。无论佛陀如何说教,基督如何指引,归根到底,他们教给大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后做出关键抉择的,还是人类自我。只有了解了人生的本质,真正热爱生命,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从这种角度来讲,女性生命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上天赋予的生儿育女本能,更是女性以不同于男性的方式,正确认识自我、如实看观内心、理性选择目标,最终做出选择与持续努力的一个漫长过程。电影中,三位女主人公在不同的时空中,面对不同的自我,在困境中挣扎、求索,在生与死的临界部,探求了生命的真谛,从黑暗走向了光明,实现了自我的认知与超脱。
关于女权主义与传统婚姻模式。一男一女结合的婚姻,是阴阳之合,是自然之合。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着统治地位、支配地位。随着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女性的地位转向了依附角色。20世纪末以来,女性主义的发展已经从争取政治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进入了研究女性内部差异的时代。女性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社会地位逐步得到了提高,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认同。广大的女性和男性一样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伴侣和家庭,生活,身心都得到巨大的解放和独立。如电影中所展现的,弗吉尼亚·伍尔夫说服了丈夫,离开乡村返回伦敦,直面自己重新进入都市生活。劳拉在触摸了死亡之神后,她知道要摆脱这种附属的生活就必须离开她的家庭,在生下第二胎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只身来到加拿大做了一名图书馆员,开始独立的生活;几十年后,当她面临所有家人都先她而去的情况时,她依然表现得无怨无悔。她其实和·伍尔夫一样,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天性。而克拉丽莎·沃恩在长期照顾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前男友查理斯·布朗的同时,以同性婚姻的方式与女友莎莉共同生活。在她们三个人的身上,我们已经清晰看到了女性独立的时代轨迹。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永恒动力。那么,当物质、精神程度发展到非常高的程度时,人类传统的婚姻模式,是否也会随着女性独立等新思想而出现新的转型呢?这是电影留给我们的一个新的思考点。
关于解脱。顾名思义,解者为放松,脱者为离开之意。比如用绳索将动物扶住了,然后将其放松,这是解;被放松的动物从此看见了能困住身体的绳索,就离得远远的,这就是托。所以解脱,是因为有系缚才可以说解,说脱;无系缚也就无所谓解脱。是一种非理性、无奈的应激方式。佛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写到,“死亡就是反抗。死亡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努力,因为人们感觉要到达中心是不可能的,这中心神奇地躲着他们;亲近的分离了,狂喜消退了,只剩下孤单的一个人。死亡之中有拥抱。”电影中,为了摆脱精神上、肉体上的苦恼,理查德·布朗如一片落叶从楼上飘然而下,佛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也尝试通过来进行反抗,寻求彻底解脱。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解脱,而是一种逃避。要真正地寻求解脱,还是要向自己寻求答案,自己解放自己。电影中的三位女主人公,也在彷徨、恐惧的挣扎中顿悟了这一点,以不同的方式,以继续生存的勇敢坚持,演绎着自己生命的精彩篇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