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培养学生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理由能力中专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35241 浏览:1593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3)01-0143-01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并且物理学研究与创新的起点不是已有的问题,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问题是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一个人一旦提出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从而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自身能力。
现在的学生处于不善于发问的状态,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提问,或者不注意培养学生提问,若教师采用设问或发问作示范,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采用取用问题当引子,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学习,一定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前提是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阿西莫夫说:“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可加强对学生感觉器官的刺激,唤起他们对待事物的热情。设疑、引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的重要前提。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缺乏了兴趣,就等于缺乏了主动学习地愿望,失去了探究的意愿和动力。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有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有主动参与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实践,才能有效地转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启大脑思维,提升各种能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积极探索的主观态势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长此以往,上升为自觉的行为,形成习惯。
1 合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实验引入:如讲到大气压时可演示“瓶子吞鸡蛋”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故事引入:可讲“海市蜃楼”的故事引入光的折射,可讲“司马懿下跪诸葛墓前”的故事引入磁场的概念等等。二战时,飞行员手抓飞行的故事引入机械运动中参照物的概念。(3)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如干燥天气里梳头,头发随梳子飘起来,可自然引入摩擦起电;从生活中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现象声波、光速;从铁球放入水中会沉底,而钢铁做的轮船却能漂在水上引入浮力等等。
2 教师设问时要注意的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才会善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是一方面,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也很关键。现在我们的教学很多情况下是教师“教”学生“听”。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探究,自然不能发现问题,最后只能是教师教什么他们知道什么,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能力培养。因此我们提倡让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对学生多提问题,但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所以教师的设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具有适当的隐蔽性和启发性。(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到答案。(3)所提问题要有发散性,学生可从多角度回答,注意鼓励、挖掘学生回答中的正确之处。
总之,用带有启发鼓励的话语,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条件,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经过与其他同学的多向信息交流,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当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靠教学中的点滴渗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还远远不够,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要进行感召、熏陶、移情,把自己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转移到学生身上,达到师生在情感上认同,比如可讲述富兰克林冒生命危险用风筝探索“天电”的故事。安培对科学入迷到把马车后箱当黑板,追着马车演算的故事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充满对周围事物的关心,感受物理的生动、鲜活,促使他们对物理现象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探究答案。
3 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在有限的物理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释疑,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3.1引导学生从物理概念中发现问题

概念是物理课程的关键,学生可以从概念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使用类比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学习机械“功率”的概念时,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电功率”概念,让学生比较二者概念的不同,并从定义推出机械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可类比速度、密度定义式的得来,让学生掌握概念,并从概念中得到有关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利用学生的直观思维及类比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可利用这些规律,这些体会会使学生逐渐养成纵向类比所学知识找规律,遇到问题多思考,敢于大胆推理的习惯。

3.2引导学生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

例如:进行“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学习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一些材料制造的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0 C是的电阻值,发现按表中顺序从上到下,电阻越来越大学生可据此比较一些常见材料的电阻值。

3.3引导学生从物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发现问题

物理与生活、生产、自然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如:舞蹈、体育运动、杂技、家庭音响、温室效应等。学生可据此找到许多问题:为什么放大镜会放大呀?为什么生活中总有触电现象而电工却不会触电?灯丝为什么会在开灯的瞬间烧断?冬天为什么将自来水管包扎起来?自行车的设计上都利用了那些物理知识?等等。

3.4引导学生从教材的“提示”以及课后思考练习题中发现问题

3.5利用学生的直观思维与实验结论出现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例如:学到电流时,一般会类比水流,学生会以为串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出来的电流最大,回到负极时电流最小,而经过学生实验测定后,发现猜想与实验结论相矛盾,纠正学生直观性思维障碍,达到发现本质问题的目的。
当然,也可利用涉及科学前沿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如新型电池,磁悬浮列车、电动自行车等等,都可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关注社会发展,提出更多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必须靠教师有意识的引导,采用各种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是学生从情境中去感受和体会,从而提出和发现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