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经济学型经济学实验教师团队建设途径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34885 浏览:1592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研究型大学开展经济学实验对经济学科研与教学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普遍做法。但在国内研究型大学实践中发现实验教师团队发展不稳定,人才断层现象逐步显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深入展开。通过大学相关政策调整,引进模块化教学,鼓励产学研用结合等途径可以得到解决,但需要保证系统性与长期性。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实验;经济学;教师团队
1674-9324(2013)22-0019-02
以实验方式对经济学理论与现象加以验证,已经成为经济学发展与教育的主要趋势。当前欧美大学的经济学实验大致集中于以下主题:市场、决策、谈判、拍卖、协调、社会偏好、撮合和现场试验等。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凭借自身经济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也纷纷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随后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也纷纷成立各自的实验机构。据统计,目前国内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中心)已经超过100个,已成为体现大学经济学科研与教学水平的一大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经济学教育目标通常注重学生理论基础与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但是,当前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实验师资力量弱化却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师资来源不稳定且有断层”风险,教师实验技能偏低,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设计能力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制约经济学实验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实验教师团队弱化的主要原因

1.实验课程设置。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大部分经济学专业课程讲授勿需借助任何“实验”也可完成,而经济学实验则对课程有着较强的选择性,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数量比例较低。国内已经开展实验的课程如下:①专业基础教学环节的有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②专业方向教学环节的有进出口贸易实务、金融工程、保险精算、物流管理等。除此以外,大部分课程较难进行实验设计,或不适于开展实验。若进一步考虑到任课教师对实验接受程度与能力存在的差异,则实验教师团队来源有限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教学管理支持有难度。受传统教学管理思维影响,教学管理部门对经济学专业开设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理工科大学。忽视甚至有意漠视经济学的“科学”性特征,将实验视为学科发展中的“装饰品”,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支持。表现在:①资金支持不足;②实验课时安排难统一。
3.教师实践能力缺乏。近些年,国内部分研究型大学兴起“排名榜”、“国际认证”锦标赛等风潮,对海内外高端科研人才狂热追逐成为一把致胜的“利器”,政策导向必然偏重于新进教师在SCI、SSCI等检索论文,国家科研基金数量的贡献,力图通过短期内大力度支持提升科研实力短板,“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得到进一步固化。新引进的教师,尤其是许多年轻教师多为“从校门到校门”型,擅长理论问题研究,缺乏且忽视实务经验积累,难以短期内胜任一些诸如证券投资学、进出口贸易实务等课程实验的需要。而现有教师随着年龄增长,知识逐步陈旧,对快速变换的市场业务把握有一定难度,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脱节。因此,相关课程实验教师断层现象已经逐步显现。

二、加强经济学实验教师团队建设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政策支持力度。第一,增加经济学实验设施资金支持。跟踪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实验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科研与教学情况,厘清学生培养能力的层次,对经济学实验课程开设进行整体规划。先从条件成熟课程着手,逐步加大资金支持,形成一套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经济学实验体系。第二,加强教师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学校应为开展经济学实验的教师制定进修计划,参加定期与不定期培训,拓宽知识面,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实验技能、实验理论;熟练掌握实验软件的原理、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第三,提供必要的奖励与激励措施。对开展经济学实验效果好的教师在教学改革课题、课时费、年终考核等方面提供必要奖励,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实验的探索中,形成“科研与实验互动、教学与实验互动”的良性机制,为经济学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2.整合现有师资力量实现模块化教学。在当前无法改变学校既有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需要深入挖掘现有师资资源。对现有实验师资力量加以整合,以课程团队为依托,按照模块化思想对原课程体系重新设计,打破传统“一人一课”制,尝试采用“多人一课”制。教师团队成员可根据个人研究与教学特长,承担部分模块授课任务,实验环节模块可由专人承担,既实现了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部分任课教师实验经验缺乏问题,又可提升课程整体教学效果。此外,聘请校内外实业界人士承担部分模块讲解任务,分享业界最新成果,弥补现有人才引进制度不足,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3.鼓励“产学研用”合作,倡导“双师型”教师培养。我国传统的封闭式的大学办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多方合作,共同育人”的新模式所代替。其中,“产学研用”合作成为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师与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大学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是教学而不是教书。教师要能通过多种“产学研用”合作渠道,真正了解实际部门的运营管理,能够洞悉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用于指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实训指导与训练。一个具有“产学研用”结合意识的专业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职业精神外,还必须具有把握专业领域内技术进步总体趋势的能力,把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结合传授给学生,成为真正“双师型”教师。
我国研究型大学数量多、差异大,经济学学科发展阶段更是不一而同,如何将经济学实验应用至学科发展中并无恒定模式,但也存在一定共性。当然,问题解决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系统的、长期的转变,以整体规划为先,政策支持为本,不断探索与完善。学校应该抓住当前实验教学改革契机,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有特色,对学科发展起到有力支撑的优秀实验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陈涛.研究型大学与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4):319-321.
程勇.高等院校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27-29.
[3]刁爱梅.加强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00(2):73-74.
[4]姜长宝.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及其提升途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7):83-86.
[5]李秀芳,涂宇清,华钧,等.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372-376.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2011年实验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2年“985工程”三期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2013年同济大学本科卓越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李永(1975-),男(回族),河南平顶山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系副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金珂(1990-),女,安徽安庆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方向:贸易理论与政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