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朗读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朗读之点滴书写

更新时间:2024-01-07 点赞:6146 浏览:178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朗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因声明义。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就更不易了。我们这儿彝汉杂居,汉族学生少只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其余的几乎都是彝族学生,而这些彝族学生又大多不懂汉语,学说汉话对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学说普通话并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确实难上难。平时他们很少接触到说汉话的人,从小习惯用彝语交流。来到学校上学,这才接触汉语,学说普通话发音不准,声调不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读起书来才能用心、专心、细心,才能读懂课文。低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更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启蒙阶段。针对彝族学生平时在家里很少接触说汉话的人,既不会说汉话,也听不懂汉话。我就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彝、汉学生一起游戏、玩耍,让汉族学生党小老师教彝族学生说汉话,让能听懂并会说汉话的彝族学生当翻译也当老师,从而培养彝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尽可能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通过老师亲切、体贴、激励的语言让学生有胆量兴说、敢说汉语。在此基础上注意规范学生语言,发展口头语言,让他们有信心学好普通话,会说普通话,能更好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针对彝族学生说普通话发音不准、声调不准,在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重视汉语拼音教学,利用录音机或多媒体进行拼音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618jyw.com
,并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发音规律。从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寓言、古诗 入手,做到字字落实。在阅读教学中,让多种朗读方法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如:师生范读、领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朗读和兴趣也随之高涨。
我们都知道朗读是实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教师对朗读的要求也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范读引领,强化朗读。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听故事、评书、音乐,有时还乐于“学舌”。教师生情并茂的范读同样也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他们在倾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可见范读十分重要。这对于初学普通话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就更是必不可少了。另外,也可以采取听课文录音,或者请朗读水平高一些的学生范读,使学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兴致盎然自主参与,自我体验。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语气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如《丑小鸭》一课,课文有优美的意境,包含丰富的教育意义,能引发孩子们许多联想和想象。教师范读时可以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想。比如;丑小鸭为什么离家出走?他离家后的生活好吗?听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从中找出有关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点评,给予表扬激励。再引导利用有关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读出丑小鸭在家时的孤独与痛苦,读出他离家后比在家时更加悲惨的情形,读出他离家一年后的春天发现自己变成了漂亮的天鹅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四、适当表演,抒发情感。

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成一种游戏,特别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教材特点,将语文训练整合在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去说一说,演一演,这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成功,而且能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如二年级上册的《称赞》,下册的《三个儿子》等课文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尽管一开始培养彝族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确不容易,但只要我们有信心,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长期坚持训练,彝族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也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