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自主学习卓越人才自主学习行为观察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2312 浏览:971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利用NSSE-China调查问卷,通过对案例学校首批“卓越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其学习行为状况的反思,提出改变“卓越班”学生现有学习状况的对策:利用NSSE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树立大学习观,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 NSSE;卓越人才培养;学习行为状况;自主学习
1673-8381(2013)04-0026-04
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的缩写)是美、加、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广被认知的高等教育测量工具。它认为衡量大学教育水平,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和努力程度以及由师生互动、教与学共同构成的教学过程。按照NSSE理论,要看一所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效,关键要从“学生参与度”和“高校如何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去评价。
案例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对卓越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学校成立了“卓越学院”,深入研究了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对进入“卓越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了选拔,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等,但到底成效如何,是学校一直关注和面对的问题。为此,笔者借鉴NSSE评价理念,在清华大学引进的NSSE-China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校情适应性调整,对该校首批“卓越班”学生进行年度“学情”调研,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从NSSE视角看待“卓越计划”实施效果,对如何促进卓越人才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出对策、建议。

一、 对“卓越班”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

NSSE-China调查问卷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考察基于“大学习”的概念,从三类指标即课堂学习行为、课后学习行为及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来反映。要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貌,必须综合考察这三类行为。
课堂学习行为主要考查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启发性;课后学习行为主要观察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投入程度,评价学校教学要求与教学实践的难易度、严格度等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主要测量学生课外参与各种与学习相关的活动情况,既能考查学生学习行为的丰富程度和选择偏好,也能看到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的丰富程度。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笔者通过对案例学校“卓越学院”首批3个班及平行班学生采取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各抽取半数以上学生,共计260人,在同一时间发放问卷,当场完成,当场回收。回收问卷256份,回收率为96.59%;有效问卷为248份,有效率为98.4%。其中卓越班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与“211工程”院校的对比,对学校首届“卓越生”的课堂、课后、课外学习行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 课堂主动学习行为分析与比较

课堂主动学习行为主要通过“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进行课堂陈述”、“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课堂作业”几个指标进行考察。通过计算卓越班每个学生参与得分率,与平行班、“211工程”院校学生比较。结果显示,卓越班学生在课堂上各项表现均优于平行班学生。其中“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进行课堂陈述”方面好于“211工程”院校学生,但“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课堂作业”方面却明显不如。表明卓越班同学课堂主动参与性、积极性较好,而生生间互动性较差。然而,从卓越班学生主动参与的频率来看,参与过课堂提问(讨论)和课程陈述的学生比率分别只有38%、32%,有少数的学生“从未”参与过课堂提问(讨论)或课堂陈述,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参与。课堂上生生间合作频率,曾经合作完成过课堂作业的占42%,有部分同学甚至“从未”合作过。从高校育人的角度,这些从未参与过课堂活动的学生应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应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和自我展现的机会。

(二) 课后主动学习行为分析与比较

学生课后主动学习情况,主要从“课前完成规定作业”、“课外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课堂作业”、“课余和家人、朋友讨论学习问题”、“使用网络媒介讨论作业”、“课外和任课老师讨论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及“每周用于准备功课时间”几个选项来考察。按照卓越班学生对各题项参与频率看,使用网络媒介讨论作业,课后和同学合作完成作业的频数分别为52%、48%,课外和教师讨论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的频数不足30%。从各选项得分来看,卓越班比平行班要好;与“211工程”院校比,卓越班在使用网络媒介讨论作业、课外和任课教师讨论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得分稍高,其他得分稍低。
在课后学习行为指标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学习时间的投入。通过统计发现,卓越班学生每周学习10小时以内的频数为57.8%,超过 20小时的学生频数为5.5%,超过30小时的为零。这些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间的投入上低于同类院校,同时也低于平行班。总体看来,卓越班学生课后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三) 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分析与比较

学生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公益活动等”、“实习、社会实践或田野调查”、“社区服务或志愿者”、“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课外和老师一起做研究”、“课外上新东方、修二外等”、“海外学习(短期或长期)”及“参与个人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等指标加以考察。
从参与频率看,卓越班学生“参加学术报告或公益活动”的频率为14%;在已经参加过的校外活动中,选择“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实习或社会实践或田野调查”、“社区服务或志愿者”、“参与个人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的频率较高,“课外和老师一起做研究”、“课外上新东方、修二外等”、“海外学习”的频率都较低,这与被试学生还处在大学一年级有关。通过进一步统计发现,在参加课外活动时间上,一周5小时以内的占多数,还有少部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为零。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从每题项得分来看,与平行班比,卓越班除参与社团的分略低外,其他各项都较好;与“211工程”院校相比,卓越班学生除了参加社会实践、符合个人兴趣的专业学习、课外活动上得分略高外,其他方面得分较低。也就是说,与其他学校相比,案例学校卓越学院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符合个人兴趣的专业学习方面做得较好,而对其他学生活动的引导重视程度不够。

二、 对“卓越班”学习行为状况的反思

通过分析发现,卓越班学生课上和课后学习行为差异较大。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提问(讨论)或作口头陈述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情况好于“211工程”院校,但课外整体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卓越班学生课堂上良好的主动参与性,应与教师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有关,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启发性、问题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互动起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课后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师对作业要求不够严格,卓越班学生课程论文量并不少,但课外用于作业的时间不多;教师对课程作业中综合、分析、判断知识运用等能力训练方面要求不严格。二是教师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关注和指导做得不好。教师上完课后对学生学业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学生学习表现不能充分得到任课老师及时的反馈,作业质量的好坏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评价,教师缺乏对学生作业质量的掌控。三是在应试教育中长大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这些学生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就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四是有些学生将课余时间用在拓展性学习上,这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是有利的,只是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和引导。

三、 改变“卓越班”学习行为的对策

(一) 应用NSSE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NSSE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过程,强调教育增值的主流评价理念。在卓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用NSSE倡导的理念,通过对问卷进行文化适应性修订,产生一个更为合理的问卷,对卓越班学生每年进行跟踪式学情调研,持续关注卓越人才培养状况。调研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是要向学生和教师灌输、渗透一种教育理念:评价一所高校质量的高低不只是看它的硬件投入、师资力量、学术影响或就业率,而要看它所提供的资源,所出台的政策,所创造的学术环境是否有助于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评价一个学生培养的质量,不仅要看他的学业成绩,关键要看他在通过高校学习后成长、增值的情况。而学生个体的成长,不仅要有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支持,更关键的是要看自身对学习、实践的投入度和努力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收获就越大,成长也就越好[3]。以这样的理念去引导、影响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个体努力的重要性,激发自主学习的潜力;而教师在此理念引导下,在课堂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设定、课后指导互动中,注重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投入到与学习、成长有关的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强化NSSE倡导的理念,改变以往在课程结束后,只以考试结果作为评价课程学习效果的做法,强化平时考核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收获都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认真程度、团队合作态度、能力培养与锻炼情况等。在评价方式上,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像课堂提问、回答问题与讨论、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读书笔记、设计方案、研究报告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与方式。多视角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全方位考核学生能力发展情况、学习参与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自主学习意识[4]。

(二) 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现代教育观点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投入主动性。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有损学生学习的意愿、动力和能力。
直接面向学生、影响学生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课程与教学。任何的教育改革如果没有真正涉及课程层面,落实到教学实践,就无法对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教学改革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案例学校卓越班虽然进行了诸多教学改革探索,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虽然与该校其他班级相比,有一定的成效,但与兄弟院校比,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是很多。如课堂上生生互动较少,多数同学主动参与度欠缺,课程目标设定不合理,作业对知识、思维、能力训练强调程度不尽如人意等等。这既有教学组织、方法的问题,也有课程和课堂教学目标问题,还有教学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树立“大教学观”,进行研究性教学。所谓“大教学观”,就是一种整体性教学观,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将教学过程各环节与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愿望和潜力[5]。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还要延伸到课外,要在课堂内外的融会贯通中实现教学目标。因而,对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应是知识系统、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堂文化、师生互动方式等的全方位变革。
教师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清晰的课程教育目标指引下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善于通过设置一个个学习专题,以问题、案例、研究项目等形式分解课程内容,在组织每个专题教学时,通过精讲知识点,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来营造一种良好互动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能主动参与进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提供获取参考资料的途径,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给出学习和思考的要求及评价方式与标准,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去继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指导者作用,通过沟通、反馈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情况,鼓励学生在相互合作、研讨、帮扶中巩固知识,获得认知、情感、人格、能力等全面的成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并学会做学问、做事、做人[6]。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