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境高一化学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置从加强学生情感体验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8648 浏览:257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3年,国家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基本思路就是要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结合实例,研究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情境设置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境;化学教学;情感教育理论
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体系。本文根据情感教育理论,研究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情境设置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1 情感教育理论

1.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

以马斯洛(Maslow·A·H)和罗杰斯(Rogers·C·R)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学习”,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 。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Cyxomjnhcknn·B·A)提出教学过程的动力乃是“强烈的学习也就是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任务的每一具体阶段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满足感”,这种学说即是情感动力说。

1.3 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CKaTKMH·M·H)对教学中的情感功能进行了理论探究。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如何,取决于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情感气氛,只有积极的探究活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3]。
2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的创设应该为主题服务,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当中的部分事实和现象,并留有思考的余地;情境的创设要尽量真实、形象和生动,激发学生直觉的情感体验。

2.1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热点新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媒体,将热点新闻和化学知识相结合,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回归课本。
当然,此类新闻的引入并不是要让学生感受事故带来的恐慌,而是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不可或缺性,知道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后的紧急处理方法、救生方法以及如何挽回损失和应对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还可以结合化学事故新闻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社会责任感。
[例1]京沪高速氯气泄露事件(必修一:4-1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入新浪网新闻视频]
[教师提问]从新闻片段中,你能够获取怎样的信息?假如当时你就是村子的人,你怎样做?为什么?
[聆听学生的意见]
[继续新闻播放]事后专业人士说:一旦发生氯气泄漏时,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应该向上风地势高的地方撤离,千万不要顺风跑。
[教师提问]为什么专业人员会这样说?
[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入氯气性质的学习]
[例2] 广州珠江河段金属钠“水雷”事件(必修一: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入广州日报2001年新闻]广州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六个来历不明的铁桶漂浮在水面上……
[老师提问]从新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信息?你对其中的那些信息感兴趣?有疑问?处理这些危机不仅仅是化学家的责任,当你学习了化学后,你的处理方案怎样?
[聆听学生的回答]
[分析、引导]
[引入后续报道]怎么处理漂浮在石溪涌内的这几桶金属钠,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
[老师提问]你从消防人员的处理方法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请你根据新闻中得到的信息,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在实验中你应该注意那些操作?请在你的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钠和水的反应]

2.2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再现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3] “滴水生火”(“吹气生火”)实验(必修一: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讲述过氧化钠性质的时候,我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的化学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设置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3 利用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密切相连,营造令学生跃跃欲试、寻根问底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助,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例4] 月饼包装中的脱氧剂(必修一:

2.3 氧化还原反应)

我鼓励学生带月饼回课室,用手感觉脱氧剂温度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并在课后完成了探究性实验“独立月饼包装中脱氧剂成分的探究”。
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发掘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资源,设置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入体验,并给予适当的支持肯定;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及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刘海燕.情感的力量——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沈嘉祺.论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4):38-43
[3]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6-38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