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化高职院校教师化策略与实践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19022 浏览:833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从科学合理设岗,指导教师规划职业生涯;重视内涵建设,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人文关怀,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对策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科学设岗;内涵建设;人文关怀
1672-5727(2013)09-0058-04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是一所以畜牧、兽医、动物药学为主,涵盖畜牧、动物医学、动物药学、食品、宠物、经贸、信息技术、园林、水产、机电等10个专业门类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岗位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注重人文关怀,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院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科学合理设岗,指导教师规划职业生涯

(一)科学设岗,以岗定酬,分级管理

我院自2006年起即在全体教师中实行了全员岗位聘用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行业特点、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及专业建设实际进行科学设岗。同时,将教师岗分成了以教学为主兼科研型或社会服务型、教学及科研并重型、教学及社会服务并重型以及社会服务为主兼教学型几种类型,实行高级职称教师由学院管理、其他教师由二级院(系)部管理的二级管理制度。在严格秉持人岗匹配原则基础上,学校及二级院(系)部充分考虑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发展规划等,合理安排岗位甚至研究方向和任教课程,保证每位教师不仅受聘于满意的岗位,而且能愉快地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够真正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个人成就感。
近几年,随着人事制教师的增多和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实施,我院不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针对编内、编外教师并存的情况,我院在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需设岗原则的基础上,加大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设置总量的比例,严格执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规定。通过科学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的基础上,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切实做到既整合全校师资又凝聚编外教师人心,从而调动全校各类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教师规划职业生涯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它包括职业自我定位、职业目标设定、职业目标实现、职业目标反馈与修正。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教师职业发展的盲目性。多年来,我院针对入职满一年的教师,要求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专业需求、学校环境等,按照“自我认知、岗位认知、职业目标设定、目标实施、自我监控”五大步骤来进行自己未来5~10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举办以“规划美好人生,共谋牧院发展”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自评、互评、专家点评,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职业教育理想信念,树立岗位成才目标,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
实践证明,帮助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教师清晰、全面、深入、客观地分析自我,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清醒认识自身优劣势,熟悉自身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典型生活方式、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岗位的胜任标准和对生活的影响,了解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未来发展目标,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并能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对其能够坦然接受并合理加以调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但应注意,在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帮助教师避免过高或不切实际地规划,防止理想与现实落差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激励考评机制

激励能够激发人的内在动机,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因此,建立并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手段。我院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考评激励办法。在收入分配上,依据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绩效工资制度和超工作量结算办法等。
此外,我院还出台了《教师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每学年对专任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排序,根据考核分数的不同,从高到低按照一定比例依次确定考核等次。对考核等次为优秀者,颁发证书、全院范围内表彰并给予加发一个月岗位津贴,优先推荐晋升职称和职务聘任;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酌情处理。同时,我院还针对科研岗教师(承担专任教师1/3工作量)的考核专门出台了《科研岗教师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这样,针对不同岗位的教师考核,依据职称、教龄、工作性质、专业特点明确了不同的考核标准,做到了以人为本,各有侧重,充分调动了各个岗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院还特别注重对拔尖人才的激励,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有序的竞争氛围。比如,我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规定,由科产处按年度对教师所编写书籍、撰写论文、申请专利、获奖成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并给予物质奖励;每年教师节按照《优秀教师评选办法》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的规定,评选并表彰院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各10名;按照《优秀教学质量奖评比办法》的规定,每年评选出10名优秀教学质量奖获得者。为了加快拔尖科研人才的发展,学院出台了《“凤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遴选办法》,在全院范围内遴选出“凤凰专家”和“凤凰学者”,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倾斜。
重视内涵建设,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压力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对于学校而言,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注重内涵建设,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鼓励并支持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消除教师工作的职业枯竭感。我院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素养

首先,在教学上给予教师组织上的支持。第一,我院通过“岗前培训项目”,对新教师进行帮助。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校园文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基本技能等,采取以集中授课为主,学院培训、二级院(系)部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进校1~3年的教师,我院通过“师徒工程项目”为其选择1~2名校内导师进行专门辅导。对入职年限较长的教师,我院常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培训班和研讨会,使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专业带头人,我院设有专门的培养基金供其培训之用。第二,学院还定期召开不同课程的教学示范课,供相关教师观摩和学习;教研室和二级院(系)部定期开展专业(职业)技能比武和说课竞赛等活动。第三,学校还经常邀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和校外名师到校讲学,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的提高。
其次,在教研和科研上帮助教师提高科研意识和水平。第一,成立机构。我院设有国家级保种场与研发机构两个,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动物流行病学中心等省级研发中心十二个、市级研发中心六个和院级研究所八个。第二,提供经费。我院每年拨出经费以供教师进行教研和科研。学院设有青年科研基金、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教科研基金,做到人人有项目。第三,给予时间。对于博士毕业的教师和申请到省级及其以上项目的教师在其项目完成期间,将其岗位定为科研岗位,并将其教学工作量减为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保证了其科研时间。第四,提供经验分享机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授科研热点和申报项目的要点,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

(二)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江苏省职称评定政策要求高职教师有相应的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经历。对此,我院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实践水平。
一是组建以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六大技术服务团队,即养鸡技术服务团队、养猪技术服务团队、水禽养殖技术服务团队、牛羊生产技术服务团队、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团队、食品加工技术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20~30人组成,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技术服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服务了周边农村、养殖户和企业,而且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会不断发现新的课题,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二是实行“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我院自2009年起,每年派遣5名专业教师到江苏省滨海县进行科技帮扶工作。该项工作成效突出,农民增产增收幅度较大,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要求。上级领导尤其对我院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滨海县建成高标准“苏姜猪”扩繁场,成功引进“苏姜猪”、“苏牧1号”白鹅等新品种表示称赞。
三是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学院为重点帮助的20个市级及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大型养殖户各对口安排1~2名专业教师,实行常年驻企(户)挂职进行技术指导,学院负责教师技术服务期间的所有工资、差旅费等待遇,确保重点帮助对象实现增产增收。
四是实施“科技副职”支农计划。选派教师到经济发展特色村担任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等“科技副职”支农计划是泰州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学校已选派36名专业教师赴村不脱产挂职服务。学校每年设立“科技副职”服务专项经费,按相关规定给予补助。对开展“服务三农”的科研项目予以优先立项支持,各院(系)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对年终考核“优秀”的同志在全校范围予以表彰,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同志,晋升职称时优先评聘。
此外,我院还安排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或中国论文中心www.618jyw.com
“企业教师工作站”成员赴企业锻炼,使其熟悉生产一线,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以致用,使其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得到锻炼。

(三)促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

我国各省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均对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了具体规定,并将其作为申报职称的基本条件之一。高职院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自我提升的需要,也是更好地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我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教职工提高学历(学位)的若干规定》,鼓励教师在职或脱产提高学历(学位),对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学费全部报销并奖励一万元;对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学费报销一半并奖励五千元。其次,我院每年安排教师学习并考取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或到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提升双师素质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能力,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素养。第三,我院还出台了《关于公派出国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每年安排数十人出国或出境进修,有的是参加中短期培训班(时间十多天到半年不等),有的是长达一年的访问学者或研修生,主要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先进教育技术、课程开发及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和管理等。通过以上举措,既缓解了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又促使教师积极充电,更大效率地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自信,避免了教师职业枯竭感的产生。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作为大学教师,高职教师一般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本身学历和素质较高,对其不宜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否则容易引起反感或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其工作消极。因此,注重对高职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管理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能够避免其产生职业倦怠。我院致力于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学校的化管理

我院在管理上注重提高组织公平程度,增大透明度,最大限度避免了管理者的人为化和各种不公平现象,使教师的满意度得到了增强,有效降低和减少了职业倦怠的产生。第一,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做到公开透明。如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干部选拔问题等均出台了专门文件并有专门程序和专门的机构监督执行,全程接受教师监督,保证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二,增强教师的话语权,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如成立教代会,每年初定期召开会议对本年度的校级大事进行决议;设立校级领导接待日,每周一到周五均有一位校级领导专门接待学院的任何一位反映问题的教师。第三,实行转账制度和招标制度,做到清廉治校。我院规定,对于1000元及其以上的报销,必须实行转账;对于学校物资设备和工程等事项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度,并做到纪委和监察审计部门全程跟进。第四,设立院长和书记信箱,任何教师可以就学院、本人或他人的问题写信给领导,以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

(二)关心教师身体素质

职业倦怠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身体不适,如失眠、头痛、肌肉酸痛、胃溃疡和高血压等,而以上不适又会加重教师的倦怠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前提。我院致力于增强教师体质,第一,推广工间操制度。工会于每天上午和下午组织工间操,促使教师锻炼身体,解除疲劳,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第二,组织教师定期体检。我院每年“三·八”妇女节都组织女教师进行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618jyw.com
一次妇检,每年六月组织全体教职工全面体检一次。第三,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并提供活动经费。我院工会牵头组织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跆拳道、太极拳等十余个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并组织比赛。第四,每年秋季召开教师运动会并提供奖金。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体质,而且增强了教师凝聚力,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本质上是教师的职业心理问题。基于此,首先,我院专门成立了教师心理咨询室,聘请市人民医院的医学心理专家或省内教育心理专家定期来校作讲座或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仅将处理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技巧传授给寻求帮助的教师,还负责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不仅帮助教师认识职业倦怠,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教给教师足够的应对之道。其次,我院每年暑假安排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考察,这也有助于教师放松身心,缓解职业倦怠感。第三,贯彻执行“三联系”制度。要求每名党员教师联系一名非党员教师、一名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联系一名普通教师、一名本省籍教师联系一名外省籍教师,联系人从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上帮助被联系人。第

四、对于职业倦怠严重的教师采取领导关心慰问和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帮扶。

总之,高职教育作为当今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而高职教师的职业定位及专业化问题也在不断为教育界所关注。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学生及家长应为教师的专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持,同时,高职教师应在积极的外部条件下发挥自身潜力,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张俊友.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9):55-56.
强晓华,王守恒.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消解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56-59.
[3]白霞.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8):45-46.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黄银云(1977—),女,江苏姜堰人,硕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和动物医学专业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