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学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进程中职业学校进展对策分析站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18986 浏览:758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内涵的分析,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策略:坚持职业性与教育性有机融合的办学思想;坚持以“职业生涯规划工程”为主线实施系统教育;坚持以校企合作为重点转变办学机制;坚持以工作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整体运行机制转变。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学校;发展策略
1672-5727(2013)09-0051-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这不仅强调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2002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针对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而明确提出“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即“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分析其内涵,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外部服务性,即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内部功能性,即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内在协调性,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下面笔者拟从系统分析三个特点入手,阐述中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策略以及着力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学校发展方向性分析

(一)就业为导向的开放性教育

从外部服务性要求看,中职学校首先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就是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这从根本上要求这个体系是开放的,需要统筹、合作、对接。因此,职业学校办学必须围绕就业做文章,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就业导向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分析 (1)岗位技能是就业的入门证,必须通过以下渠道来获得:一是在校内通过实训基地功能发挥与一体化教学来培养学生通用技术或单一专项技术;二是在企业真实环境中,通过顶岗实习、企业培训、一对一传帮带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岗位经验与技能。这种岗位经验与技能体现着各类企业的文化,必须在企业完成。(2)核心能力是就业的“定心丸”,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与长期的定向培养才能获得。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来实现:一是必须重视第一课堂教学中核心能力培养与课程安排。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体育课堂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增加提高核心能力的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二是充分发挥德育与校园文化的功能,通过建立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协会或社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三是对学校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专项培训、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具体见图1。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就业需求分析 (1)从就业质量需求分析,企业用人标准逐步从单一技能要求向具有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能力转变,即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通用技能,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沟通、合作、心理调控、再学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习、创新以及具有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观念等综合素养。就业质量要求的提升,要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重心必须转移与调整。(2)以护理专业为例,从就业岗位需求分析,学校不仅要培养医院的护士,更要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家政服务与康复保健等专业劳动者。如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的老年护理、育婴专项服务、护工等。培养目标岗位的变化,要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调整对接。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育

从内部功能性要求看,这个体系应该强调育人功能,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因此,职业教育要坚持教育功能不动摇。
从人的个体角度分析,教育要面向人的全部,体现人文性 以人的外部世界为研究对象,教育学生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从人的内外世界平衡角度,教育学生做一个内外兼修、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教育学生做一个懂沟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从知识信息社会纷繁复杂变化无常的角度,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血有肉、始终如一的个性之人;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角度,教育学生做一个具有一定技能、可立足社会的职业人。这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从人的群体角度分析,教育要面向全体,体现社会性和公平性 面向全体,不仅要面向班级全体学生,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更要面向社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至少要重视两个环节:一是扩大招生范围,不仅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还应包括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在职人员、回乡务农青年、进城务工人员、复转军人以及想学习一技之长的其他社会人员。二是随着招生范围扩大,必须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方针,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
从人的发展角度分析,教育要面向未来,体现终身性和连续性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它紧跟时展,贴近人民生活,体现科技进步。回顾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不难看出,职业教育不仅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对现代人的培养教育意义重大。

(三)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

从内部协调性来看,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要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让中职学生有升学希望,让高中学校有稳定的生源。但是,这种衔接是不连续的,是局部的连接。要想壮大职业教育,必须实行开放的教育。职业教育系统与其他教育系统只有做到互认互通、协调统

一、才能真正实现为人们提供终身教育。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的中职学校发展策略思考

(一)坚持职业性与教育性有机融合的办学思想

职业教育必须突出职业特点,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职业学校办学一定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与管理一切要围绕就业展开;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补上职业培训弱化这一短板,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坚持校区合作全程对接,时刻把握市场信息和就业需求。 职业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功能,满足个人需要,体现终身学习理念。无论哪种教育最终都要实现人的发展。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职业学校亦是如此。它不仅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更要培养具有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人。实践证明,后者已经成为能否实现就业的关键。
职业学校要实现职业性与教育性的有机融合,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职业教育不能单纯追求就业数量而忽视就业质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只懂得单一技术、整齐划一的机器人,而是有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二是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方面与基础教育显著不同,要防止用基础教育模式办职业教育。

(二)坚持以“职业生涯规划工程”为主线实施系统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既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展示,使职业学校学生一入学就能知道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教师也明确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所处的位置,以便协调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制定就业标准工作任务清单 学校与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各专业、岗位就业标准工作任务清单。以护理专业为例,如图2。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个人需要和自身条件,对照就业标准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如图3。
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实施 教育教学工作要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来分步实施。一般第一年为初步设计,确定大类;第二年为调整设计,确定岗位方向;第

三、四年为分流专项培训与顶岗实习。

评价与推荐 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要多方参与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共同完成。

(三)坚持以校企合作为重点转变办学机制

企业全过程参与才能实现有效就业 职业教育从开始的专业设置、培养规格确立,到具体的实时性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以及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等方面,都要实施密切的合作。
组织与制度保障 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组建各类行业联盟、建设指导委员会、质量评价委员会;要建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组成人员专结合,人员实行联络员制度;要建立企业专家能手工作室,通过这一固定场所更有效、更系统地参与校企全过程合作;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全员参与校企合作。

(四)坚持以工作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整体运行机制转变

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方式有许多,有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改革;有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改革;有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但是,针对公办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从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做起最为适用和关键。
对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职学校发展着力点

(一)课程体系改革

课堂是教育的发力点,一切改革设想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来完成。课程体系改革可以遵循如下原则:课程设置依规划;课程内容依证书;技能评价依企业;综合素养综合定。(1)课程设置依规划,即课程设置要依据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特别是做好分流培训和顶岗实习的课程设置。(2)课程内容依证书,即教材的整合要紧紧围绕“双证书”获得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增加选修课、拓展课,在教学与培训融合上下功夫。(3)技能评价依企业,即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要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企业参与模块式、阶段性的评价。(4)综合素养综合定,即对学生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评价,要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参与、自评与他评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要以正面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切实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进。

(二)班主任工作模式改革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路人,是核心能力培养的引导员。班主任工作模式改革意义重大。
“班级共同体”工作制度 “班级共同体”制度的主要形式:由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自主选择3~4名教师组成班主任团队,共同负责2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其工作机制有分工有合作。对班级年度计划总结、大型活动、表彰奖励等重要事项进行沟通与合作;对班级日常事务与单项活动开展各有分工,同时每个班主任还对一定数量的学生日常管理负责。
班级共同体制度的优势 班级共同体制度优势很多,如可以减轻班主任过重负担,有利于班主任选拔等等。主要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符合教育规律。通常每位“班级共同体”教师带管十几个学生的效果,远远高于一个班主任管几十个学生,会有更多的学生被关注,这就使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成为可能。二是引入了竞争机制。两个班级对内是独立单位,对外又是一个共同体;对内两个班级之间总会有一些差距,又会有各自班级的优势,这样既可以实行优势互补,又可以在竞争同提高。三是集体智慧的有机组合。一个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几个班主任的智慧就会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同时,班主任团队也是相互学习、以老带新的成长团队。

(三)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管理是针对人的管理,而学校最大的人力资源群体是教师。许多学校没有把教师当作是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生命个体,那才是教师职业怠倦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学校管理一些好的思想、好的模式难以落地的症结所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单纯靠思想教育、奖励机制不行,关键是要从工作机制的调整改进入手。
由“要我干”到“我要干” 怎样才能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呢?项目承包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主要优点有三:一是项目组由包括中层干部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通过双向选择自愿组成,主动性强、互补性高。二是学校项目管理有严格的程序,包括项目确立、申报审核、项目实施、扫尾验收、宣传推广等环节。项目立项前有审核、项目实施中有监控、项目完成后有奖惩,这些保证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三是一个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就解散。它不会改变原有的组织机构形式,所以是安全、灵活、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
由“服从”到“服务” 实行项目管理并不改变原来的组织机构形态,原有的科室仍然履行各自职责并分管日常工作。学校实行两套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开展这种管理带来两个转变:一是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对涉及项目的工作全校各科室无条件地提供保障和支持,为由“服从”到“服务”的转变提供了制度基础。二是管理方式上的转变。原来推进一件事情是由上到下布置下去,现在是先基层调研,后学校立项,再教师申报,最终学校监控验收。这种由下至上、上下结合的项目管理,为教师搭建了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也引入了竞争机制。当然,项目的确立是关键,项目成功与否在于校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

(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时空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更表现在学习方式方法的自主选择。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时空。在时间上,如晨会、课间操、晚自习、二课堂活动,都要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空间上,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载体和平台。如课程安排上要有更多的活动课、选修课、拓展课供学生选择;晨会、课间操、晚自习、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生有自主参与和选择的空间。

(五)学生就业的一个设想

学生取得技能证书和参加顶岗实习后多数不能直接就业,因为顶岗实习与用人单位录用毕竟不是一回事。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正式录用人员还需要一个周期的试用和专门培训,合格者才能正式上岗。就是说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除了掌握岗位技能外,还要有一定的岗位经验、适应岗位环境、熟悉工作流程以及一般应急处理能力等。这就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式教育,而是有两个甚至多个学习地点的教育。所以说,要想提高就业质量,学生还需要在真实环境中的二次培训。具体模式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合资联盟形式完成,即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学校提供学生,企业负责具体培训和提供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htm.
范唯,郭扬,马树超,等.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职教论坛,2012(7).
[3]姜大源.构建现代职业体系需把握的三个基本问题[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1-3.
作者简介:
吴文胜(1968—),硕士,辽宁省阜新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和德育。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