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名师名师小谈如何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4567 浏览:161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对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具体体现为学科专业性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因而名师培养成为了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形式之一。本文从什么是名师、名师的特点、名师成长的条件以及名师的作用来谈谈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名师;名师培养;潜在效应;榜样效应;激励效应
[引言]
上下5000年中国曾经出现过许多教育名家,被世人赞誉孔孟之乡,蔡元培、陶行知、胡适等我们耳熟能详,卢勤、魏书生、李镇西、东子、朱永新、成墨初等等现在还活跃在教育第一线。这些名家就是名师么?什么样的教师是名师?名师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怎样的教师能称得上名师

所谓名师,通俗点说,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即一个教师因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在其所在的地区和系统中,很自然地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他们包括教育系统的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杰出教师、模范校长、劳动模范,甚至教育专家(包括教育艺术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验家)等。可见,名师是一种积极性的社会评价,是人们对其工作的肯定与褒奖。说得具体点,名师的知名度实质上是其德、识、才、学的总体的或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的集中反映:或者是突出的教育成就的结晶,或者是杰出的教研成绩的体现,或者是优异的教学风格的显示,或者是超群的人格的凝聚,或者是兼而有之。

二、名师具有哪些特点

(一)行为的示范性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一般的教师尚且应该如此;作为名师更应该成为广泛传诵的模范,成为学生的楷模、同行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他们的举止风范、人格力量,将影响学生一辈子。对于同行来说,他们的行为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具有榜样的力量。

(二)程度的级别性

“名师”的知名度是不一样的,它是由名师自身的成就与影响所决定的。成就越高,影响面越大,知名度就越高。有国际级的,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有地市级的,有县区级的。

(三)形成的天然性

由于“名师”既不是职称,也不是职务,仅是一定知名度的反映,所以一般是在学校内、社会上的一定范围内,人们所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积极的看法和正面的舆论,而没有经过某些机关的评审与命名都可以统称为名师。

(四)影响的长久性

师由于其教育思想与成就为后代所传诵、所敬仰,他们的影响流芳百世,如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等,近代的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现代的陶行知、叶圣陶等,当代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他们在教育界做出的创造性成就惠及后代,他们的社会影响历久不衰。

三、名师的作用

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当然,名师就更加具有一般教师无可比拟的潜在的教育优势。俗话所说的“名师出高徒”,就是对名师的教育效应的充分肯定。

(一)潜在效应

著名的教师为学生所热爱、敬仰和信赖。他们都有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真诚而深厚的热爱,以及高超的教育艺术。这种特殊的教育力量,既如细雨无声、自然渗透,又似磁场的引力,吸引属性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有的学生一旦知道某名师任自己的课,中国论文中心www.618jyw.com
就会在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做出喜悦、赞同的准备性反应,为认真接受老师的教育做良好的心理铺垫。

(二)榜样效应

学生具有“向师性”。名师既是传授学业的优秀的“经师”,又是言传身教的理想的“人师”。他们很容易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和最直接效法的对象。因而,不仅是名师的人格,还有名师的举止神态、行为习惯、兴趣爱好,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近而言之,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远而言之,决定着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激励效应

人们往往以自己为某某名师的学生而自居、自豪,甚至会把自己钦佩的崇拜的老师的特点当成自己的特点。即使是毕业以后,看到自己的老师又出了成果,又受到表彰,会情不自禁地说:某某是我的老师。因而感到分外光荣、满足与欣慰。这样,一方面,会出现掩盖自己的短处和不足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激励自己更加发奋图强、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态度,以免影响自己老师的声誉。也有的人把这一效应称之为“自居效应”。
最后,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其情感和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是展示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要通过教师正确的授课方法和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愉快接受教育。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门应该选拔一批专业学科的优秀教师作为培养重点,将他们培养成名师或者具有名师水平的人,这些人在专业学科起到示范与榜样的作用,如建立名师团队,名师工作室等,必然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俄]康·德·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