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行知陶行知“真”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4796 浏览:160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看到陶行知先生这些朴实的话语,你有没有陷入沉思?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闪光,指引着我们今天的教育之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虽然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做人,明白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其他知识,才能把这些知识用于社会。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陶行知先生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人的“真”的,即德中求真、学中求真、爱中求真,下面就对每个方面做一一解释。
关键词:德中求真;学中求真;爱中求真
1674-9324(2013)45-0146-02

一、德中求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陶行知先生是个道德高尚的人,通读他的整个著作没有一篇专门论述道德的,但是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把德育摆在了重要地位。1913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时,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伪君子篇》,他针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对当时人们的道德沦丧作了精辟的分析,通过做文章把当时社会现实的弊端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认为:“伪君子非趋利即求名,而趋利求名者,必是伪君子,伪君子之由来,名利为之也。”认为伪君子的道德是低下的,是为了名利无做事情,是自欺欺人,表里不

一、人前人后不是一个样。

看到这里,不得不使人联想到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在城市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广告中,有一种广告最为醒目——、,甚至还把这样的广告随地打印,甚至打印在马路上,真可谓一大奇观。一张文凭,一张证书,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升迁、谋职起到作用。但是在取得这个假文凭、书的同时,却也失去了做人的道德根本。陶行知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论述了完整人的三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也就是要做君子,坦坦荡荡的君子。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说,“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也就是说诚意乃是修身、培养道德的首要任务,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在道德培养中要培养真道德而非假道德。“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先生在《假好人》短诗十首中论述了十一条假关系,无不是对人们道德尽失的抨击。如果我们能对道德规范进行反复思考,并且身体力行的话,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人内心的人格力量,也就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从而使我们能真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诱惑接踵而至,有多少人抵不住诱惑,贪欲滋生,最终断送了匆匆的人生之路。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吧,堂堂正正地做真人。

二、学中求真(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

关于在学习中求真,我觉得陶行知先生一是对学习的态度做了分析,二是对知识的真伪选择进行了阐述。
陶行知先生强调在学问中求真,他在《学生的精神》中讲到: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一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应该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能有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还可以说是斩断了自己求学的机会,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是要有科学的精神,求真的毅力。
陶行知明确提出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国家培养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很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需要黄金,我们需要真理,要用真理来换取更多的黄金。”真理即是真科学,真本领,真知识,真才实学。陶行知用自己的例子做了论述,在《假好人》中,用假角子(货币单位,价值两角的小洋)说明假角子尚且给人带来这么多的麻烦,何况是假人、假知识。
陶行知在《每天四问》一文中,也明确提出关于学问的问题,第二问就是: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在这一问中讲到怎样能够进步这个议题时提出一个字“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些材料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清化运用。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这在当今社会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是个开放的世界,我们国家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同时,还需要借鉴外国的优秀成果,这当中就牵涉到了取舍问题,对于外国的优秀成果我们不能拿来就用,须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对他国的成果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我们可以借鉴,与中国实际相违背的,应坚决抛弃,万不可再把他国的东西不假思索地用于我国,这也是有历史经验的,而且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对于外国的成果如果我们硬搬硬套,不考虑实际情况,将会阻碍我们自己的进步。

三、爱中求真(爱满天下)

陶行知先生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正是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爱,才激励他为了中国的教育奔波行走,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在《说真话》中阐述到:我们应该说真话,我们办教育的人,对于儿童,对于青年,对于民众,都应该说真话,不应该说假话。他在雅典拜访苏格拉底古迹的时候,曾在他的那个石牢里面站了五分钟,并为之作了一首短小精悍的诗,在他心里,肯定是对这位老人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家能够说真话而高兴而敬佩的,苏格拉底正是对真理的爱,对人类的爱,才说出真话,他不畏权威,只是尊爱真理,热爱人类,才说出真理,即使是付出了生命,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是真的爱真理,真的爱人类。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陶行知办晓庄师范,放弃了高官厚禄,和农民在一起,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但是陶行知却乐观自信地说:“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因为爱农民,爱全人类,所以陶行知先生办晓庄学校,培养新型的乡村教育,因为爱,陶行知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新诠释了“真”的意义。 现代社会,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老师在课外给学生辅导,并接受合理的报酬,这个是无大问题的。可是我们的教师却从中做文章,如在课堂教学应该教的反而不教,留待课外辅导班再教,我认为教师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教师并不是真的爱学生爱自己的职业,而是为了利益而“爱”。还有的教师在班上主要是对家里有钱有权的学生表现出关心、爱护,而对普通家庭的孩子却表现出冷漠甚至是不屑。试问这是真的爱吗?这样不真的爱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的伤害与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教师应该怎样理解“爱”这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字的含义呢?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样的精神,试问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陶行知把“爱满天下”发扬光大,对于社会,对于全人类,我们都应有一颗爱心,使人类感到温暖,树立信心,从而培养更多的人去爱别人,塑造更健全的人格。只有使人懂得真正的爱,才会塑造健康的心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有序。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我们应在爱的世界里追寻真理。
纵观陶行知先生的“真”的世界,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多乃是实践意义。陶行知说过,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陶行知先生的真实情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样的奉献精神,乃是陶行知先生的道德之真,诠释了怎样的德是真正的德;“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这样的学习态度,强调了学习中的真,同时,对真伪知识也做出了一定的诠释,可见陶行知先生的思维是如此全面缜密的;爱满天下的大爱思想,分析了什么才是真的爱,真的爱的表现。说苏格拉底是“欢喜说真话”这是对爱的代价,同时也诠释了什么才是真爱。
在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接踵而至,在这样追求名利、浮躁不安的社会,我们应如何来保留自己的真性情?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让自己的道德、学问、爱心时常铭记心中,并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实践之,最终使自己的真性情,存于胸中,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中华书局,2008.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学生的精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方与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卷一《伪君子篇》[M].卷二《假好人》,卷三《说真话》三联书店,1950.
[4]陶行知源于: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陶行知教育文选,每天四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黄艳娜(1986-),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201研究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