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预习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5736 浏览:134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语文课堂教学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活动,语文教师应加强过程指导,传授预习方法;明确预习要求,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人而异,分层指导,合理布置预习任务;及时检查预习效果,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 预习活动 传授方法 明确 任务 小组配合
1672-1578(2013)07-0054-01
目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预习是最被师生所忽视的环节之一。虽然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把课前预习作为教学的常规功课之一,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程式化、无效化。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不是每篇课文都值得预习,没有必要的预习反而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新鲜感,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也有人指出,不从实际出发,形式主义的、繁琐的预习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相反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是相违背的。随着时代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与发展,语文课程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课前预习活动正在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其教学规律与实施策略。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语文教学预习活动的组织策略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1 加强过程指导,传授预习方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仅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的自学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时,往往觉得十分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预习指导,传授预习方法。具体的方法很多,本文限于篇幅,只谈两点。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寻找问题。例如,教会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展开思考,发现问题。题目是文章之眼,围绕题目质疑,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具体地说,引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方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质疑;把题目转化成疑问句。笔者在讲授《捕蛇者说》时,就布置了这样几个预习的问题:“捕蛇者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文章记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学生在预习中弄清了以上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其次,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工具书是忠实可靠的老师,学生们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预习起来就不会望文生义,也可以不依赖别人,不仅能学到许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并可以拓展知识面,为写作提供材料的积累。
2 明确预习要求,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程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也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只需口头完成,有的要求学生上网查询,还有体验调查型的预习任务。有些家长误认为不是书面的预习作业就不重要,也有的家长担心学生上网玩游戏而干脆禁止学生上网,还有的家长因为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而认为体验调查型的预习是毫无意义的。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到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介绍预习的方法与要求,使家长支持并督促孩子做好预习活动。当家长在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出现了问题,教师应通过及时的交流给予必要的引导。例如,某学生以完成预习作业为由,上网至深夜,家长及时地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老师,老师通过询问,了解了相关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明确学生的上网学习时间,帮助家长合理监督学生的预习过程。
3 因人而异,合理布置预习任务
学生的个体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差异对预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学生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来自于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不太自觉。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通常是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完成,并且一般不会一个一个地进行检查,往往是在上课时进行随堂评价,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这当作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任务来对待,甚至根本就不按照要求去预习。
学生个体差异形成的客观原因则包括两点:首先,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以上网,查阅家庭的藏书;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则没有这些条件。文化素质高的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教给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而素质低的家长,认为预习无关紧要,也无法进行指导。其次,是受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影响。有的学生已经具备着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预习的作业驾轻就熟,不存在什么困难。而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和自学能力都较差,有的人甚至都不会自己查字典。对于这些差异,如果教师不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势必会加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教学质量。
4 分层指导 ,小组合作预习
笔者认为,预习作业最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按学习基础、自学能力、兴趣特长、家庭情况等科学地分成若干小组,接着再选择有一定组织能力,又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预习小组的组长,赋予其一定的权力。教师在预习小组初步完成组织之后,还要动态观察各个小组的预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组员和组长,调整分组标准与形式。
在小组合作预习中,小组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相互影响。久而久之,小组同学在共同完成预习作业中,还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学会了合作,促进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总之,在进行课外预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经常会出现某些小组成员不认真预习,把预习任务推卸给其他组员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可制定如下规则:当组长代表整个小组汇报预习结果的时候,也必须展现每个组员在此次预习活动中所完成的任务。必要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表格记录组员每次的表现或者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适时的激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