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10854 浏览:452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目前,数学课程革新如火如荼,信息技术进展方兴未艾,两者已成互动之势。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沟通知识内容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推进课程内容深化;推动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讨教学历程的原则。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进展历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不足、用数学的方式提出不足、探寻解决策略、解决不足的自主、动态的历程中。在解决不足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

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2.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在任何教学革新中,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中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进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策略得以实现。
3.体现知识学习和革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策略探讨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以多角度去深思与再认识,以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革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4.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些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讨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的认知工具。
5.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
●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学校课堂已不是学生数学知识获取的唯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以广义上来说,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的作用;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主导与主体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进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以“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由于教学历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历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讨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联系与结构联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以“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转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以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不需要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讨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探讨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探讨解决的数学课题,使探讨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讨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不足的探讨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不足,设立自己的探讨步骤,优化自己的探讨策略,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讨。例如,学生对城市交通的调查探讨,在采集大量与之有关的数据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所提供的统计浅析软件,来帮助自己得出探讨结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倡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平台的利用以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手中,这种学习是开放性的,学习者以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又如,在探讨电视发射台对城市的辐射的范围探讨性课题中,学生必须收集资料,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不足,通过自主的和与人合作的方式,利用计算机为的浅析工具,去完成探讨。以这一探讨中,学生可更多地深思为什么要发射人造卫星,要覆盖全球各地区共需多少颗卫星等更深一层次的不足。这对学生开拓知识面,实现学科的综合与交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探讨性学习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是学生探讨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策略上进行了积累。
●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信息处理能力是其中要点之一。在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浅析、探讨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作用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讨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策略。学生在学习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深思和交流。如在进行“税收不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讨,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策略,了解各种税收政策。
总之,倡导和探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进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