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经费理由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31238 浏览:1436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教育办学经费短缺,制约了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对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本文对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经费短缺造成的问题和经费短缺根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经费;对策
1672-5727(2012)11-0014-02
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状况、教育整体水平紧密相关,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人力资源素质要求也就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逐年增长,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职业教育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企业所需的优质劳动力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情况都是高职院校主动谋求与企业合作,企业在合作上不那么急迫和主动,存在明显的校热企冷的现象,短期的、不规范的和靠人缘维系的浅层次校企合作较多,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有长远规划的深层次合作较少。校企合作问题较多,经费问题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影响了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甚至出现因经费不足造成校企合作终止的状况。
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拨款、学杂费、社会力量投入、校企合作办学和一些其他收入,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两项,其他几项很少。但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一向不足,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则更少。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09年,我国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达到964.81万人,占到高等教育总人数的44.99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虽然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投资比例偏低。2008年普通本科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3083元,高职高专院校为1631元,低于普通本科院1452元;2010年普通本科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3394元,高职高专院校为1894元,低于普通本科院1500元。且地区差异很大,一般省市低于北京、上海,西部低于东部。从各类教育学杂费所占比例看,2008年,高职院校学费收入占其经费总收入的比例高达46.5%,2010年比例高达52.24%,表明学杂费收入依然是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甚至是主要来源。有关研究表明,高职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成本的2.64倍,但我国高职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仅为普通高等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的54%左右,虽然高职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有所增长,但相对于职业教育规模增长和公益性发展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的问题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少、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已成为制约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总体短缺,这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无法从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来源上得到保障,只好依靠其他渠道,尤其是学费征收,使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家庭负担过重,贫困家庭学生不能接受教育,失去了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近年来,各级政府比较重视校企合作教育,可经费下拨很少,同时,校企合作教育的有关费用,如差旅费、劳务费、管理费等都在迅速增长,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这与微薄的教育经费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校企合作需要“双师型”人才,经费不足制约了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薄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开发能力,又降低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教学硬件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实习基地建设也受到限制,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又使企业不愿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因此,导致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现象。
经费投入不足的根源
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首先,进行横向对比,由于教育对国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各个国家都把对教育的投入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7%,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投入还不足3.3%。其次,进行纵向比较。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虽然是逐年增加的,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逐年下滑,考虑到在校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及物价指数的变化,教育经费的划拨实际上是减少的。
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社会力量投入及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补充。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社会普遍看不起职业教育,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看作是因为升本无望而不得已的选择,同时,技术工人被认为是蓝领阶层,他们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及职业声望都较低。这样的社会氛围,使社会资金不愿意投入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因为资金短缺,办学质量难以提高,从而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意愿,高职院校也难以从企业获得相应资助。因此,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必然单一。
政策法规保障不到位尽管我国对职业教育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管理体制等也做出了规定,但这些政策法规都很宏观,缺少指令性、可操作性强的细则,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也有相关政策,但对校企合作双方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也没有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分担的成本。
经费使用效率低,存在浪费现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资金分配不合理,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教育经费的短缺及浪费使教育成本变高,反过来又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对策
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还是日本的“产学合作”、澳大利亚TAFE等合作教育模式,他们的教育经费来源虽各有不同,但国家投入是教育经费中最大的来源;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改善职业教育因经费不足问题而导致校企合作不利的局面。
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为各个行业培养高技术人才,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它应该由国家财政支出作为基本保障,财政投入应是职业教育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使培养的人才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切实加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在实习基地设置、实习设备购置和实习损耗上所需经费要比普通高等教育高得多,教育经费短缺更加严重。所以,国家应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目前,我们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相比,但至少应该达到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目标,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与发展中国家相同的4%的水平;同时,还要特别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至少达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国家职业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5%的水平。加大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高技术人才,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但目前我国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合作的程度是很不够的,有相当多的企业甚至对学生实习还要向学校收取实习费。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冷漠,是因为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工素质对企业的技术、产品的关键性作用,把职业教育和培训看成是纯粹的成本,而不是投资,因此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导致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中所负担的比例偏低。政府可以制度或政策,一方面,提高企业对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明确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参考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所承担的义务: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我国企业即使不能承担职业教育经费,但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学金或助学金,形成职业教育的资助体系,从而有优先获得优秀毕业学生的权利;还可以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顶岗实习学生发放津贴等。当校企合作育人成为企业持续获得优质劳动力的主要途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受益时,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政府应该分类核定高等职业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确定国家与个人共担经费的标准,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政府与社会分担政策。学费标准需要考虑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学费标准定得过高,将会使经济贫困家庭的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丧失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学费标准定得过低,又失去教育成本分担的价值。因此,合理的学费标准应该是既能合理分担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又能让大多数受教育者承受。
制定完善的保障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法规政策,对于“校企合作”以及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等问题都作了相关规定,但对校企合作中合作各方的责、权、利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对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规定都比较宏观,属于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可操作实施的细则。这些教育法规或政策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对于违反法规的处罚问题表述笼统,对于如何保证职业教育经费增长、如何鼓励企业单位参与合作教育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措施。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财政法规,促进职业教育投资行为的法制化,并保护职业教育投资者的利益,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投资者的积极性。
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及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资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校企合作形式及方式选择不当,合作过程协调不好,反而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公共教育经费非常稀缺,虽然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也必须要有效益意识和投入产出意识,才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目前,我国存在职业教育经费管理松散,投入的效益难以测量和考核的问题,使校企合作中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加快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教育经费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推行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加强对投入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从校企合作经费投入决策开始就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分配、协调、控制和评价,才能最终保障资金合理使用、科学使用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殷红,米靖,卢月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2):11-17.
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教育部.200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教育部.2010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6]马国湘.从制度上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J].中等职业教育,2009(6):48-51.
[7]胡秀锦.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15-21.
[8]毛建军,高杰.国内外高等教育投入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10(18):91-92.
[9]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5-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的研究[EB/OL].(2010-02-09).http://saes.org/homepage/html/gallery/jiaoyujingjiyucaizheng/51

2.html.

[10]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11]刘茗.英法德三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N].中国教育报,2005-10-27.
[12]黄芳.国外职业院校合作教育互动机制的运行特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90-93.
作者简介:
叶煜(1972—),女,四川泸县人,硕士,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及计算机应用。
邹承俊(1963—),男,四川什邡人,硕士,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何兴无(1970—),男,四川渠县人,硕士,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尹华国(1972—),男,四川德阳人,硕士,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及计算机软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