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动容悄焉动容,思通经典书写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8685 浏览:338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试题回放:
古诗文阅读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1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

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试题特色:

一、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试卷选材经典,语文味浓

在选材上,今年的衢州卷除了延续关注人文性的特征外,又将思想触角伸向了古今中外的广阔社会,并特别突出了对经典性的追求。

1.《城东早春》古诗文质兼美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子说:“如果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浮夸,二者配合适中,才算是大雅君子!”孔子提出了文质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兼备的思想观,遣词造句力求神韵。这首诗用字精工,朴素洗练,平淡疏野,洗尽铅华,妙得天然之趣,令人悄焉动容。

2.画面感强,富有新味

朱光潜先生认为“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是从写诗人的角度来诠释,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城东早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锐敏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理趣,又赋予了新的境界。

3.诗歌想象宽阔,平凡中见神奇

《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充分说明了抒情是诗歌的基本特征,别林斯基也把诗歌的情感称之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则是诗歌美丽的双翅,是诗歌生命得以成长与延伸的主要力量,它是诗歌一枝独秀、历久不衰、永不枯竭的主要原因。我们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想象,同样没有诗歌。因为诗歌只有用情感和想象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正的审美价值。本诗中的“若待”两字,延伸了空间的触角,用繁花似锦,游人如云,想象着这种人人尽知的景色。其实这一切正是反衬早春的“清景”。
选材的“经典性”不仅从一个侧面透露出衢州语文卷的与时俱进,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市语文试卷的文化品位。

二、问题的设置体现“自主性阅读”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向

课程改革在深入,语文试题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会进一步增大。同时,会更进一步加大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考查。衢州卷的命题教师能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放开手脚,进行个性化感悟、深层次剖析、多元化解读和自主选择并有创意地表达,充分展示其能力素养和个性特长。问题的设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和“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有着重要的工具性;更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笔者认为,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就应保持并不断强化其自身的审美性和人文性。衢州卷的命题教师正是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了个性的发挥。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能让学生在较宽广的视野里,自由地选取一个角度,自由发挥,展示个性特质,从而充分体现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和能力。
解题思路:

1.借助诗歌物象,构筑诗歌画面

这首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的画面。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展示出一幅鲜嫩可人的画面。
这首诗正是对西蒙尼德“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的最好解读。

2.抓住意象特征,体会诗歌情感

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书写的情怀。试卷的第16题要求学生解答“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根据题目要求可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是诗人想象的景象。因而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读者只有在诗歌原有意境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扩大诗的意境,再造出高于诗歌本身的新形象。如此品味,第16题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进而超越诗人本身的情感和诗歌本身的境界,使诗的魅力得到无限地扩展,让人越想越美,越想越醉。情感影响着人的认知,激发、推动着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了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就能使被认识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无情为有情,化无生命为有生命。
细细回味这道中考题,语文味浓,令我悄焉动容!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实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