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模式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自动化(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方式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4406 浏览:1017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需求,面向实际工程、强调应用,达到自动化(数控技术)卓越工程师的要求。为了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实践教学,根据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设计了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现场工程师。
关键词:数控技术 应用型 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2010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卓越工程师的技能,是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必须面对并重视的问题。我校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重在能力培养:
(1)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特别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统一,强调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强烈的工程意识、强动手能力,善于将设计变为现实产品,能解决现场技术问题。
(2)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加强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联合培养,充分利用自动化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创新实验室以及FANUC、SIEMENS、三菱、GE等一大批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取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取得的效果。
1 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掌握必备通识知识、电工电子知识及检测与自动控制、数控技术、运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执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机电行业数控机床及工业自动化领域技术研发、集成应用、系统运行、调试、操作、维护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现场工程师。根据本专业现场工程师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在机床数控系统的应用与二次开发、运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可编程控制系统(PLC)设计与技术集成、单片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4个技术领域系统研发、运行、调试、操作、维护及管理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将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按照素质教育、电工电子、检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单片机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专业与综合素质拓展、企业培养阶段、综合能力课外培养10个模块构成。
依据本专业现场工程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校内教学+企业实践两个两段式(1+2+0.5+0.5)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培养 (一年级通识教育,二三年级专业教育),第四年在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并完成毕业设计。通过4年的学习,完成现场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2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我校重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目前自动化专业拥有工业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江苏省数控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机电综合创新实验室以及公共实践教学平台: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金工实习基地、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等。
近年来,特别加大了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的力度,与日本FANUC、德国SIEMENS、日本三菱、美国GE、德国博世力士乐、法国施耐德、瑞典山特维克以及南京科远自动化、南京颖元科技、南京斯沃软件等企业共建了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共建设备总额达1.1亿元,在全国高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建立和完善了各类实验、实习、科技创新、专业资质培训基地,为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实践教学体系
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除常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外,综合性工程实践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习、电子综合实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习、FANUC数控系统电气综合应用实习、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综合实习、PLC控制系统设计综合实习、企业培养阶段、综合能力课外培养模块等。实践教学项目包括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习、单片机系统综合实习、FANUC数控系统应用实习、PLC系统设计综合实习、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包含的系列化项目见表1。
其中:“企业培养环节”通过企业认识实习、企业专业实习、企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将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并加以运用。培养学生具有现场工程师良好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低碳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相关行业及企业生产一线现场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综合能力课外培养环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组织活动、参加科技竞赛、创新项目、教师科研、专业能力认证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课外培养,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团队合作以及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自动化(数控技术)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为培养能胜任机电行业数控机床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现场工程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自动化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调研和分析,确立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自动化(数控技术)现场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参考文献
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40-14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l0.
[3]共话卓越工程师培养之“桥” 同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N].科学时报,2010-03-09.
[4]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5]Leah Jamieson.培育优秀工程师美国放眼2020年[EB/OL].[2010-08-16].http:///ART-8800452201-480102-NT-bf514109.HTM.
[6]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7]张洪田.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1):59-60.
[8]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