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萌生在实践中萌生活力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5650 浏览:203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最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作出了详尽的阐释,就是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了解社会生活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并为他们今后服务于整个社会奠定能力与思想基础。鉴于这个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我们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课本知识的社会实践化,将书本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课本知识中徜徉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书本知识。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社会实践 教学策略
1672-1578(2013)01-0202-01
纵观当前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它几乎是小学生们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了。究其原因,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上,还存在着教师照本宣科,讲究死记硬背,反复抄写、默写的教学方式,虽然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这一现状有所改进,但不可否认其不良影响在短时间内还将挥之不尽,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对其兴味寡然便不足为怪了。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社会实践性展开论述,试图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性活动来使得品德与社会焕发崭新的学科风采与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人才划好一条闪亮的起跑线。
1 深化课堂改革,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一方沃土
谈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践性,很多老师首先就会把思路与目光投向五彩斑斓的具体生活与课外基地,这本无可厚非,但笔者以为,我们更要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开始入手,毕竟校内课堂才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诚如笔者在前面所述,我们的课本内容就来源于具体生活,它其实和我们的真实生活与社会状况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销蚀了这个学科内容的多样性与精彩度。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当痛下决心,从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开始,为实践性教学提供沃土般的基础。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使用现代电教教学设备。由于小学生还没有独立走向生活,他们对于具体生活的感知就全部依靠于父母的描述,以及电视电影等媒介的传播,而鉴于许多家长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作压力,以及影视材料的艺术化处理,都很难给学生以一个全面而真实的情景再现,影响着学生具体能力的提升与学习效果的达成。而在这方面,多媒体等电教设备的出现就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憾。譬如笔者在讲授《战争与和平》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声光电等多种感官角度的整合,给学生们在教室里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得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对于当前和平而美好生活的珍惜。之后,笔者又组织同学们利用“班班通”电教设备的强大优势,把自己对于这堂课的具体感受通过文档、图片、小诗抑或学校论坛、年级群等多种方式进行了相互的沟通与交流,虽然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但他们对于具体问题的看法却都出奇地一致,令老师之前的担心一扫而空,并使得教师们由衷的感叹,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费力,又不讨好,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我们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授课理念与方式,将课堂表演这种情境创设方式落在实处。很多教师在讲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时,习惯于从我们成人的角度,以麻木的心态来审视我们的学科价值与课本内容,认为这些理论常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将会自然明白,渐渐懂得,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至于考试,让学生背诵几个典型答案与案例就可以应付了。鉴于此,我们的课堂逐渐沉闷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品德与社会学科知识的魅力与乐趣,自然也便谈不上创新能力与探究意识的提升。笔者以为,我们应当将课堂实践有效融入具体的授课过程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便是编排课本剧表演活动。通过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学生能够在这个准备与展示的过程中,将具体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深刻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的具体内涵,另一方面还懂得了它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还有利于这个学科的兴趣培养,促进其良性发展。譬如像《尝尝苦滋味》、《吃穿住话古今》等多个教学课堂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确实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2 进行社会活动,为实践性教学注入活力
翻开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课本,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很多诸如“做一做”、“活动”、“社会小调查”之类的教学版块,它们一般都与具体单元具体章节的具体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这些内容的有效延伸与实践拓展。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些内容无足重轻,属无病,也有的一瞥见实践活动版块的要求,便由衷地反对,认为其实施起来存在着诸多层面的难度与障碍,尤其在当前安全意识与任务压倒一切的情况之下。所以,教材中编者的这些良苦用心一般都被弃如敝屣,不加理睬,任其自生自灭。达不到具体的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失去了一条高效达成的途径。
笔者以为,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性质就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性,以理论与实践形结合的方式来塑造孩子们健康、阳光、善良、合作的精神拼着,为他们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提供前瞻性的知识储备与社会实践。而课本教材中的实践性活动教学环节恰恰是这一学科的精华之所在,我们教师绝对不能仅仅为了试卷分数而本末倒置,买椟还珠。况且,只要我们教师精心策划,合理组织,并与学校、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我们的实践性活动一定会风生水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譬如,在《买东西的学问》这一章节的知识学习中,我们就可以联系家长,陪同孩子进行一次购物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孩子们主动选择、购买、辨别、讨价还价等,活动结束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整理成相应的材料。可以说,整个设计过程几无瑕疵,还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学习这门学科的兴奋剂。还有像《学习乘车和乘船》、《参加储蓄》这些章节的具体知识,只要我们用心组织,这些实践性活动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它所带给我们教学课堂的将是一派青春的活力,且活力四射,不可遏制!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学习内容,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为主,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本多是教导他们如何适应五彩缤纷的社会,如何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行方面的内容,这便离不开我们师生共同参与,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的实践性活动。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构建家校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改春天一定会迎来其蓬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唐莹.《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09):56-57.
刘应庭.让品德与生活、社会携手共进——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1,(05):63-6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