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1-11 点赞:27693 浏览:123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减缓“两极分化”现象、减少“差生”产生的几率,还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671-489X(2013)13-0078-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被作为一门单独课程在学校开设,并且倡导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去。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在一线教学的几年中,通过课堂上偶然发生的事情或活动(以下统称案例),发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会使信息技术课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这一节的开始,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向学生展示一些下载好的漂亮的多媒体作品,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解说,没想到这一举动使得学生改变了以往的态度,学习兴趣被激发,甚至有马上就动手试一试的冲动,并且整节课学生的参与意识一直都很好。
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兴趣差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案例2】在七年级新生刚进校的第一节课,笔者带学生去机房,让学生自己打开电脑时,发现有部分学生根本不会开机,而部分学生是在旁边学生的指导下开机的。究其原因,由于农村条件制约,导致学生能力上存在差异,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此后的几节课,笔者对学生实行分组分层教育:第一组是小学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就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手把手一个一个教;第二组是小学接触过电脑但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重新复习小学内容,并选出一名小学相对学得好的学生当组长,督促他们巩固学过的内容;第三类是对小学电脑学得好的学生,就给一些实用性的任务让他们去做。经过几节课之后,全班学生都掌握了小学内容,并且学得好的学生在这几节课中并没感觉到枯燥,相反他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信息创新的能力提高了,还带动了

一、二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可以减缓“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3】一个下雨天,高一一个班的课不能再在机房练习操作(机房铺地毯),就在教室自由复习理论。笔者按座位挨个检查学生课后背诵情况,在检查一个平常上课很认真也很听话的女生的时候,她吞吞吐吐就是答不上来,接连问了几个问题都是一样。笔者当时很生气:“快到会考了,竟然还不着急,课后背了没?”笔者大声地问她,这一问,没想到竟然连起初的吞吞吐吐都没有了,一个字也不说,只是站着。这时笔者更生气了:“提问不会还不说话!把我刚才问的问题搞清楚再坐下。”然后笔者就去检查其他学生,但心里老牵挂刚才的问题。“平常很听话也很认真的这样一个学生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笔者心里问着自己。
在检查完后面的几个学生后,笔者又返回到那个女生跟前,问她原因,起初她还是不说话,笔者调整了一下情绪后问:“从你平常的表现中我觉得你是一个不错的学生,为什么今天答不上来呢?能告诉我原因吗?”……“是真的没背还是…?”看笔者态度缓和下来了,她才轻轻地说:“是我紧张说不出来……我从小就胆小……”同时她拿出会考指导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指着后面的模拟题都能选出答案。笔者恍然大悟,这时下课了,就叫她到办公室,对她说:“很抱歉,我没考虑到你的性格特点,误会你了,但是你也要试着去改变性格,一直这样下去对你的成长是不利的,你能理解我的苦心吗?”她点点头,深深地向笔者鞠了个躬,去上课了。笔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差点就误了一个孩子的前程。
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性格差异,可以减少“差生”产生的几率。
【案例4】笔者所带的9个班中,有一个班曾经带过英语,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这个班的学生看到笔者的亲切程度和其他班有很大不同,课堂气氛和参与情况自然也就有很大区别。究其原因,笔者认识到上英语时每天都要跟学生见面沟通,并时刻关心督促他们;而作为副课的信息技术一周只有一节,与学生沟通太少,难于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随后的课中,笔者努力与学生沟通,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对笔者产生亲切感,从而喜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改观。
得出结论:关注学生情感的整体需要,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善教学效果。
【案例5】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课前欣赏学生的作品时发现一些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所以上课前对这些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好的表扬,不足指出来纠正并加以鼓励),没想到那节课学生态度较之以前有很大不同,参与意识也非常强。从那以后,笔者每节课课前都这样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案例6】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起初他们感觉不习惯,虽然想,但还是不敢上来展示。经过笔者多次的引导和鼓励,终于有一名作品设计不错且胆大的学生上来展示了他的作品。在听到大家的赞叹声后,他得意的表情带动了其他学生,之后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好。
得出结论: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正确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以上6个案例,笔者深刻体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准确地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下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