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能力对中职学生革新能力调研及培养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34918 浏览:1587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对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创新能力;调研;培养对策
1672-5727(2013)06-0055-0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的需求,更是企业的需求。要想有一流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技工。所谓“一流”,不仅是指专业技术的一流,更是创新能力的一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产品的一流。所以,职业学校要培养出这样的一流技术人才,对学生不仅要有纪律上的要求、专业技术上的重视,更应培养其创新能力。这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我需求。
2011年,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西北外事中专学校心理咨询室对西北外事中专学校、石嘴山市第一职业学校和石嘴山市艺术学校的333名在校学生进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行了创新能力的问卷调查。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9.3%。专业人员依据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论证,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具有初步创新心理品质特征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较低,非智力因素欠缺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认为用“自信”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仅为32.4%;认为用“好奇”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占36.3%;自认“精神饱满的”的被调查者占32.3%;自认“坚强的”的被调查者占37.4%;仅有38%的被调查者自认“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进取精神”(即使遇到不幸、挫折和反对,我仍然能对学习保持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热情);自认“有较强的意志力”(我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解决难题)的被调查者占20.5%;认为用“无畏”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仅占8.3%;认为用“不屈不挠”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占19.4%。
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低 做事过于严谨或谨慎,思维常常受固定观念的影响,从众心理严重,观点容易被同化,缺乏冒险精神。在调查中,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不做盲目的事,也就是我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的步骤来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有67%的被调查者认为“合乎逻辑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70.4%的人认为“常为自己在无意之中说话伤人而闷闷不乐”;对“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单凭直觉来判断‘正确’或‘错误’”不认同的被调查者占54.4%;认同“我喜欢客观而又理性的人”的被调查者占69%。对于一般人来说,按正常的步骤解决问题非常必要,但在深入探知未知领域事物的时候,过于严谨的程序和惯常的思维往往会把探索思路引向死胡同。这就必须使用非常规的思路和步骤去解决问题。
被调查者对“创造发明”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调查中,认为用“有独创性”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占14.8%;认为用“创新”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仅占12%。学生在心理上更倾向于“稳定性”,有5

7.5%的被调查者认同“实事求是”。

被调查者更愿意依赖于群体,观念容易被同化,造成自主意识淡薄,缺乏求异精神 在被调查者中,有72.2%的人认同“我能与自己的同学很好地相处”;有65%的人认为“宁愿与大家一起努力学习,而不愿意单独学习”;认同“争论时,使我感到最高兴的是,原来与我观点不一的人变成了我的朋友”的占71.3%。
被调查者自我约束力差,缺乏献身精神 在调查中,认为用“严于律己”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占1

5.7%;认为用“献身精神”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仅占11%。

被调查者缺乏持续关注(注意)事物的耐性,同时缺乏热情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容易自我满足 在调查中,认为缺乏注意力(不乐意独自一人整天“深思熟虑”)的被调查者占64.4%;认为用“有朝气”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占12.1%;55.9%的被调查者认为“对我来说,‘各得其所’、‘各在其位’是很重要的”;认为用“不满足”最能说明自己性格的被调查者仅占16.7%。
中职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知未知事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探知未知事物的过程与创新事物的过程是并存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很多人都在墨守成规地跟在少数人的身后,走前人走过的路。为什么会是这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学生创新意识水平低和创新思维薄弱,与我们的教育有关,学校教育成为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为生源等客观原因,职业学校成为创造力水平低下学生的聚集地,而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教育同样存在不少的缺陷。
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理念与学生创新愿望的内在需求相矛盾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压抑学生创造个性特征发展的因素,如单纯的服从式教育、规范式教育和程式化教育,这些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水平整体提高。这种“服从”的管理模式的确有效遏制了校园事件的发生,但却是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
剥夺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剥夺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去想“不该想的问题”。同时,又忽视或无暇顾及学生更为广阔更加丰富的心理空间,学生往往是被动地“跟着走”。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断地“规范”学生的言行,明确要求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忽视了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探索需求。
教师的“强迫教育症”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习惯于把教育思想主动地施加于教育对象身上,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施加于他人,这是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个性“想法”总是被遏制。在教师传统教育思维主导下,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不需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教师一贯主动地向他人施加教育意图的习惯性教育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欠缺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缺乏探究精神,独立性差,对既定的事物缺乏质疑精神。即使学生智力水平很高,但因为非智力因素呈现出较低的水平,学生创新品质不能满足创新愿望的要求,创新能力依然得不到相应的发展。这与职业教育工作重点放在了技术操作技能的单一训练上有关,致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相对薄弱。
创新教育评价形式化 在评价过程中,片面追求“人次”,评价趋向简单化,失去其应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导致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的假象,这是少数“优质”学生多次参与的结果,贯用的“多少人次参与”的统计方法已经成为文字游戏。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学生创新性活动的实际参与率。这种文字游戏式的形式化评价,忽视了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权利,导致他们没有机会体验创新活动中的快乐,自然也就无法在成功的喜悦中激起创新的愿望。
学生的“成就”动机淡化了创新愿望的形成 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学生的成就动机在于取悦他人(父母、教师)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或成就感,在于满足“优越”于同学的心理。在教师不容动摇的权威下,不容学生别出心裁,幽默、诙谐、嬉戏常常被教师认为是油腔滑调,高谈阔论被认为是不谦虚、不稳重,听话、服从的学生被视为好学生。在如此情形下,学生无法满足真正的自我需求,而这种需求也被认为是无理取闹,学生的真正愿望很难实现,只能把它压抑在内心最深处。当成就动机与真正的自我需求之间发生严重冲突时,往往会造成学生过激行为的出现。
另外,除了学校教育因素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外,家庭与社会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家长和社会过度关注学生利益的主张,当教师对学生稍有惩戒的行为被家长或媒体捕捉到,就被大肆渲染,甚至向学校伸张不合理的诉求,致使学校将学生严格看管起来,唯恐学生在学校有半点闪失。对学生坚强意志力、挫折承受力以及适应性心理品质的训练都被迫搁置起来。这就是家长和社会过度关注学生利益导致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观愿望受到打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 根据学生不同智力因素以及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张祖民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过程公平状况调查”中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地与学生的智能类型相关。其调查结果表明:成绩居于班级前10名的学生(以下称为学业优秀生)与成绩处于班级后10名学业面临困难的学生(以下称为学业困难生)在智能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被调查的50名学业优秀生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皆突出的有27名,占54%;其中,一项突出的有20名,占40%。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37名学业困难学生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皆突出的学生没有一个,其中,一项突出的只有7人,占19%。但在这些学业困难生中,都有各自的智能强项,如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这样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中考和高考时被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刷”下来的,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智能优势。学校可以对入校新生进行智力类型的测试,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来推荐学生选择相应类型的专业。如学生的优势智能属于音乐智能,可以推荐他学习音乐专业。学生的优势智能可以在他的学习和生活中显示出来,这种优势会使他时常处于成功体验之中,其幸福感会增强成功的动机,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与他的优势智能基本相对应,他们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意志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的个性将被抹杀,学生各自不同的创新源泉将被封堵。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沈烈敏曾对“学业不良与创造性有无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职业学校更应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她对80名高中一年级学业优秀学生与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创造性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学生学业优秀者与学业不良者创造性思维差异显著,说明学业优劣与创造性思维有关;学业优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亦相对优秀,学业不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对较差。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中考和高考落榜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属于学业不良学生,其创造性思维显得相对较弱。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优势智能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被压制。在职业教育各种不同的专业体现出不同的智能类型,学生的优势智能若得到引导和展示,其创新性思维必将在成功体验中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创新性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积极思考,让学生相互探讨、交流学习,活跃其思维,体验探究问题、寻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以学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源于:论文资料网www.618jyw.com
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思维空间 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依然是程式化的培养,是一种输入式的培养。学生各自拥有的优势智能被无情地忽视,学生被统一培养成一个唯命是从的人,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关怀,学生的思维在程式化教育中僵化。僵化了的思维,何来创新?没有创新的思维,何来对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偶然性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敢于拥有自己的思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所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并予以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要宽容对待。
重视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培养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性个性品质应首先关注自信心的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品尝到了太多的失败,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回避矛盾。所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是当务之急。自信来自于对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会增强职校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勇气,对于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具有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就会影响学生奉献的意愿——投入时间、金钱和其他资源,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心理,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大,它总能让人感到“我能行”。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给学生创造展示实力的机会,学生就会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破浪前行的信心。要指导学生设定恰当的目标,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容易获得成功。做事之前一定要指导,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职校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参与活动的愿望相对较弱,如果学生在活动中有挫败感,容易降低再次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产生畏惧情绪而退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顺利完成任务目标,增强自信心。教师所做的这一切,都源自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呵护,对学生个性行为的理解。允许学生个性的释放,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品质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或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技术人才不仅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还要有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职业学校是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就必须满足社会需求,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个性发展和释放过程中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徐阿根.穿越教育时空——我的教育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胡志东(1968—),西北外事中专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生心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