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作业浅议农村小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6672 浏览:209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客观上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数学教育工作和数学学习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数学作业不应该完全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重点应在于重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利用作业这一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及价值观塑造。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

一、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现状及问题概述

课外作业(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一种能够巩固和反馈教学成果的手段;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课外作业也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纽带。尤其对于数学教育而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巩固、练习和消化课堂知识,因此在小学生作业量中所占比重较大。
同时,数学课外作业也被小学生群体视为压力最大的任务,其完成率远远低于其他学科;在对本校3-5年级12个教学班的调查中,超过90%以上的学生对数学作业表示出厌烦情绪;随机抽查的40份课外作业中,数学作业的完成率及认真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学科。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分析,我认为有两点原因导致这种结果。

1.课堂教育缺乏生动。

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关键却掌握在教师手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对学科的偏好带有情绪化,容易受到课堂环境和教师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活跃的课堂气氛、灵活的教学手段、宽容的教学态度都会产生正面影响,促使学生积极加入课堂讨论和知识探索之中;反之,教师的教学活动将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数字、公式、定律等内容的吸引力和生动性原本很弱,在这种情况下,数学课程成为一种周而复始、枯燥无味的负担,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课堂教育一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大大降低了对数学课程的期许和热情,那么作为课堂之外的延伸部分,课外作业自然不被重视,得过且过。

2.作业形式过于单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课外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截至目前,大部分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以习题方式出现,只是在任务量方面有所不同。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和爱玩的天性,课堂之外接触书本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大部分数学教师对于完不成作业的学生采取习题加量的惩罚方式,只会造成敷衍了事、抄袭应付的恶性循环,更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心理;新时期义务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应该丰富课外作业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在作业设计上做到“形式脱离课本、本质提高难度”的层次,让数学学习与学生课外生活亲密接触。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作业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应有所改变,给学生灌输“生活就是数学”的理念,鼓励学生用数学方式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创造适合数学教育培养的游戏、图画、活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抽象理论。

二、农村环境下的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探究

随着社会进步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正在缩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距不能仅仅表现在教育硬件和环境方面,更应该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尤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让农村孩子摒弃“数学是一门高深的知识”的观点,并逐渐从“算”、“写”、“背”等形式中脱离出来。
首先,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农村的教育环境有自身的特点,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课余时间多,但缺乏完善的多媒体实践场所。因此,如何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建立起适合农村小学的数学情景,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学习“长度计量单位”内容是,可以将课外作业设置成学校到家的距离,并以“米、千米”等不同形式表述出来;在学习面积计算内容是,可以指定操场或者农田进行实践。简而言之,利用农村小学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结合现阶段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其次,要注重课前引导和课后应用的结合。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学工作并不局限于课堂时间,在课前和课后都应该做足准备。
数学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循序渐进和科学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有充分的只是铺垫。如教学“圆”知识之前,可以先介绍一下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和发现圆周率的故事,一般而言,在数学课上讲述此类话题较能引起学生兴趣;在课外作业布置上,也可以强调学生自己采取“分割法”推理圆周率,提高动手能力;而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一些教师不愿意给学生讲述相关的数学知识来源,在新课程开始前,通过课本例题的套用方式将公式或理论抛出,进而深入学习;这样做的效果是很模糊的。
例如,在小学课程中教授“计算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时,只注意教材上的例题,而忽略了其中π的含义来源和理论基础;这样做会造成两种负面效果:

1、扼杀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将数学现象理解为人为规定。

2、容易与后续知识发生混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后安排习题作业,将会进一步造成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做作业的时候只会按照类型做题,无法举一反三;反思这种教学结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道数据从何而来,也不清楚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