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20188 浏览:852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学生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来练习语言的运用,以发挥英语良好的交际功能。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语言的操练,使语言课的交际性得以实施。本文就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并提出合理建构小组、分工基础上的合作、精心的任务设计、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分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帮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674-9324(2013)33-0203-03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其交际性是本质属性之一,为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语言的操练,使语言课的交际性得以实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分组合作学习在观念、组织教学、自主能力以及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老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技能,没有真正领会其内涵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对教师的课堂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然而,大多数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却显得很茫然,缺乏指导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有的教师只是在随意观看,对学生中出现的闲聊、冷场或偏离主题,也没有及时制止、点拨,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二、学生能力的不均衡,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强的学生自然都是先发言,充满自信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强势,在没有人引领指导的情况下,就不会主动发言,甚至是放弃发言,成为被动的倾听者,而教师从小组的角度观察,认为小组活动是成功的,实际上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平等,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互助、互学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在平时的小组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中心,互不倾听的现象较多;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互动的多,互助的少,盲目讨论的多,合作交流的少,这表明学生没有了解合作的基本原则,也没明确自己的任务,这既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也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四、讨论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有些教师想增加课堂的热闹氛围了,就随意布置一个任务,一提出相关问题后便要求学生立即分组,开始讨论,几分钟后,立即叫停,即使学生讨论得正热烈,也必须马上停止,进行汇报。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思路相悖时,要么让学生匆匆坐下,要么自己公布答案。如此讨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讨论的时间长短完全由教师控制,而教师不去注重学生思考后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交流实在是形式主义,缺乏学生之间充足的交流。

五、小组成员综合素质搭配不当,使小组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在长期的下校调研工作中,通过对合作小组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在一个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在团队合作的模式中有很大的影响,小组成员搭配不当,会影响讨论效果,影响该小组的学习效率。

六、评价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教师注重对小组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的鼓励或奖励,而忽视了其余参与者的感受,致使有些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减弱,参与的情绪不高。

七、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中所产生的问题,笔者结合教研、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需注意以下策略。
1.科学分配合作小组,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并长期对学生进行训练。构建合作小组,要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人员结构和物质条件。同时构建合作小组还要注意以下方面:①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在能力不均衡的情况下,鼓励学习弱的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压制其他学生的学习自尊,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②切忌人员过多。合作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③成员的座位距离不要太远,越集中越好。以座位前后和周围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讨论、活动。④积极建立合理评价模式。⑤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⑥尽量通过小组整体活动水平评价这个团队,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对团队都很重要,这样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使命感,增强其集体意识。
2.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组内异、组间同质”的原则。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差异来定,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尽量将小组人员安排合理。
3.小组合作学习是分工基础上的合作,要明确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合作学习特别强调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成员的个人责任,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理解,他们不能“各扫自家门前雪”,他们不仅要扫自家门前“雪”,而且还要扫掉本组内其他同学门前的“雪”。只有所有成员门前的“雪”被扫清,这个小组才能成功。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①责任互相依赖。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选出成绩偏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帮助小组长形成引领者的角色意识,培养小组长的责任意识及其他合作能力,如:对成员要鼓励,对成员的分工要考虑细致,通过对任务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每个学生都各负其责、互相依赖。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小组成员的角色也可以进行调整,使学生常换常新,保持新鲜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日常教学中,要和小组长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征求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肯定进而培养其带头人的责任感,使他们更有方法、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②培养共同达成目标的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各小组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达到共同目标,每个学生既要掌握自己的学习任务,也要帮助其他同学达到目标,在互帮互助同完成任务。面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小组,教师要“因材施教”。对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提高合作的要求,如能根据所学材料创编短文或对话等,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和想象力有更大的发展;而对合作学习能力弱的一些小组,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基本会话、熟读课文等要求。合理设置小组合作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都能得到保护,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知识的积累,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也会越来越突出。教师如果还用一把尺子衡量组内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学得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动”的双重被动局面,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对学生进行动态分组,使他们能够各得其所,各有所获。③奖励互相依赖。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成功达到共同目标时,都应该受到奖励,失败了成员都应受到处罚。采取这种做法,可以增加组间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组内成绩有差异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创造、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良往基础上的互助互学,它是一种团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需要大家的关注,不能因自己的不努力而使集体成绩受影响。因此每个成员必须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素养。另一方面,每个人总有各自的优势,“三人行,必有我师”,成员之间也会互相借鉴,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努力使本组的整体水平达到最好,起到了“优势互补,齐心合力”的效果。在小组内,学生更易交流,没有距离感,更会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会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发现他人优点的美德,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和良好的现代竞争观,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5.细心推敲,布置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任务设计得科学合理与否,决定着学生们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效率的高低。任务设计应遵循教育、趣味、多样、真实及层次性等原则。①任务的教育性。我们有些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只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只注重形式的热闹,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相对真实的情景,既要考虑到所涉问题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问题的教育意义。②任务的层次性。给学生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层次性原则,要做到由浅入深,先简单任务,然后再逐渐过渡到高级任务。在任务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跟读、chant、猜猜看等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活动,来达到强化与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可给学生布置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语言运用任务。
6.为使小组学习有效开展,需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在小组内个人努力上进的同时乐于帮助他人,使小组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表演、回答问题或者练习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集体,这样不但激励组内学生上进,还帮助了其他同学上进,更促进小组间互相竞争,互相进步,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还需要设置奖励机制,并且奖励要及时,还要做记录。也可将全班学习小组及成员奖励情况制成表格贴在墙上,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弥补了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式应根据学习的需求进行调节,精心组织设计,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强大功效,使得语言交际性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小组合作的载体上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