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儿童为儿童而教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2923 浏览:83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编者按] 我们与何捷老师的第一次接触是十年前的一本关于作文教学专辑的筹备,何老师风趣又有见解的语言以及对作文教学的热心与关注,让编辑们记忆深刻。早在几年前,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界崭露头角,如今时隔三年,编辑部更是有幸邀请到何老师来武汉“全国小学作文教学高峰论坛”开堂讲课。这次,他带来了自己多年探究总结的作文教学体系研究成果——“写作教学进行时”。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进行“写作教学进行时”的专题连载,希望能引发读者对作文教学的进一步思考、梳理,同时也欢迎各位的关注,期待与您的交流。(欢迎登陆观看何捷老师视频讲座)
何捷: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囊括福建省阅读、作文、教师素养三项大赛冠军,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赛特等奖获得者。
“写作教学进行时”(以下称“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是“写作”、“教学”、“儿童”。与其他写作教学主张的最大区别是强调教师的“教”在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写作,儿童是主体,伴随着主体写作全过程,教师必须履行教的职责,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进行时”就是以教为轴心,关照儿童的写作运思,激活生活经验,调用阅读积累,产生表达,组织同伴合作,直至言语表达顺利倾吐而出。“进行时”的教涉及到作前的准备,作后的修改与评价,强调的是写作过程中关注儿童言说的情态,营造乐于表达的氛围,更多给予鼓励,促进表达的灵感生发。总之,“进行时”将关乎写作的思维、表达、积累、评价、灵感等串联在“教”这个核心轴上,师生以及教学本身形成和谐、合情、合理的共同体,相融相通,相伴相生,联合促进儿童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什么是主张?百度词条中对“主张”有三种解释:主宰,作主;见解,观点;提倡,扶持。“进行时”的教学主张讲述的就是实施写作教学时,教师的内心持有何种明晰而坚定观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念、思想、主见;对写作教学本身持有何种见解、阐释;在这些观念的先导下,教师主动实施何种教学操作手段,呈现为何种教学行为。“进行时”的教学主张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辩证、不断调整的活性过程,也在形成过程中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张建立在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与儿童交往的基础上,主张接“地气”;其次,主张是对教育科学原理和知识的深入学习与思考,是实践者在主体自觉的思维活动促进下的“学”与“思”,“知”与“行”的碰撞、融合、互化,主张有根源;主张是实践者直面教学现状和疑惑,综合考量写作课堂的教学现象,作出相对合理的尝试、调试、对接,没有恒定的标准与指针,主张是动态演进的;教师在清晰的主张指引下实施教学,也伴随着自足自满的心境体验,教学熔铸了教师个人的特质、观念、情感、品格,体现了教师对写作教学最为直接与真切的理解。可以说,“进行时”的教学主张,是教师对写作教学的理想与信念,对写作教育价值的终极追问与探索。“写作教学进行时”立足“为儿童而教”,这是教学主张的前提与基础。
写作教学之所以成为争论的焦点,包括各种教学方法的争鸣、评价指标的差异、教学流派与立场的纷争等,本质上都是对教学原点的认识与界定不同所致。有意思的是,这个原点是一个常识性的盲点,即“为谁而教”。然而,教学正需要有精准的原点定位才不至于偏颇,才有了前提保障与坚实基础。“进行时”提倡“为儿童而教”,一切的教学行为都从儿童本位出发,以儿童发展为目标,形成前后连贯的童年写作中轴线。

一、教学正本:重新发现儿童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在我国古代,仅仅以生理年龄来定义儿童,用穿着打扮予以区分。这样的观念直接导致了现代教育中“儿童危机”的形成。卜卫在《捍卫童年》中所写:童年,既是社会理念又是社会事实,但在我国,童年既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事实,又没有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概念,只是少数人的社会理想。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国家在儿童生存、儿童发展和受教育方面还有较多的问题,捍卫童年的情形更为复杂。特别是教学视域内对儿童的认识误区非常明显,导致儿童陷入知识中心、成人附属、成绩至上、未来功利化的泥潭中。儿童,甚至还没有好好品味童年,就在成年人的催促下,在失当教学的催化下,过早地进入成人的现实和功利的世界。而当儿童偏离童年生活轨迹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人类的精神与文化失去了依存的空间、发展的动力,历史出现了断层。如果这一切是教学急功近利的教学所导致,我们能承担得起么?
儿童究竟是什么?儿童有哪些本质属性呢?儿童是人类发展的活化石,复演着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史,表现着显著的三大属性。
1. 自然属性。童年可以看作是最原始的自然的状态。自然性不是单纯的动物性,而是指儿童具有生命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由天性。这里的“自然”带有“自由”的意思,即卢梭在《爱弥儿》中描述的“自然人”,是“自由自在的孩子”,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儿童天生活泼、好问,具有探究精神,渴望新知。卢梭认为这样的自然属性可以通过教育来达成与生活、社会的联接,教育顺应了自然属性,就能促进儿童追求真善美。
2. 文化属性。童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儿童是具有天生的文化自觉,能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周遭文化环境中,完成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人类学将其称之为“文化感应”,指的就是儿童以一定的方式学习做社会的成年人,成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成员。所以,在漫长的童年时期,给儿童带来持续影响的就是文化环境,儿童学习其实就是对这样的环境作出的反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加上个人的取舍、喜好,接纳与吸收,拒绝与抵制等,共同形成各异的人格、品行、气质。正基于此,教育家说:环境就是教育。
3. 游戏属性,游戏就是童年的生活主旋律。西方教育学者对儿童的游戏属性认识比较早。福禄贝尔发现,儿童是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的,由此认为游戏对儿童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主张学校体系应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之上。他说:游戏是这一阶段最纯洁的精神产物,是人的整个生活,任何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完成对社会不同角色的认识与扮演,同伴交往与互通,意志品格的形成与完善,情绪情感的生成与体认。参与游戏是儿童最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整个过程是自觉、自愿、自主的,不受时空限制,指向当下的和需求,自由往来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最原始的生活状态,最核心的精神支柱,最具童年代表性的本质特征。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