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智慧小细节,大智慧经典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33271 浏览:1553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棵树最能体现其生命活力的是繁茂的枝叶,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生长其间的闪光细节。教学细节虽不一定决定教学的成败,但是却能反映教学的品质。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对教学细节的处理,蕴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正是许许多多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也一点一滴地塑造了成功的课堂。
● 预设精彩细节
有教师以为课前预设架构的是一堂课的“骨架”,几个大的环节把握住即可,至于血肉筋脉,就全靠随机应变即时生成了。其实不然,课堂上的血肉筋脉—教学细节亦应注重精心打造。
在《下载文字》一课中,教师先完成了知识点“复制文件夹”、“保存网页中的文字”的教授,安排学生进行开放环节“节日大搜索”,最后提出“我们已经下载了那么多资料,请同学们按节日将资料进行有序整理”。
在评课过程中即有教师提出“为什么不在一开始下载的时候就提醒学生保存至相应目录”,而这恰恰正是教者的意图所在:所有人一开始接触电脑下载资料都是盲目的、杂乱的,而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这种寻找资料的冗繁,才会产生整理资料的需要。而只有让学生产生内需,他才会有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课堂最后,有的学生平时就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便无需操作,通过对比一是完成了信息搜索、下载、整理的整个过程,更是凸显了“养成整理文件习惯”的重要性。
而在《初识SCRATCH》这课的教学中,我也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每组分别写一张纸条,分别是人物、时间、做什么。学生们写出了各个稀奇古怪的句子,玩得不亦乐乎。而这个游戏即暗示了SCRATCH的设计过程“对象—时间—动作”。这样一个小小的铺垫,将学生对于脚本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
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精彩课例的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 捕捉生成细节
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往往会闪现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细节。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
在“画线”这一课例中,在教授直线后教师出示了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直线完成“小鸟连连看”。在学生汇报演示中,恰好有一个学生已经用粗线及水平线来完成练习,这也是接下来即将解决的知识点。可惜,这个颇具价值的学生个例教师没有顺势抓住,仍然机械地背诵教案,按部就班地演示选择线条粗细。就这样,一个绝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的契机就被放过了,与有望生成的精彩擦肩而过。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完美,但总有些许僵硬刻板的感觉。
反之,另一位教师在执教资源管理器中“复制、移动文件”的内容时,当教师演示完整个过程,并提醒学生复制与移动文件的区别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有学生出错了。原来,班上的一个小男孩没有通过菜单复制、剪切,而是按住鼠标胡乱在拖。
此时,该教师并没有马上批评出错的小男孩,而是鼓励他拿起鼠标,将刚才的操作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请其他同学再次仔细观察。这时,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该同学出错的具体原因。而教师也立刻抓住时机,顺势补充到:这位同学很细心,发现了利用拖曳只能完成移动部分作业,而不能完成复制部分作业。请大家尝试利用“shift+鼠标操作”、“ctrl+鼠标操作”方法,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有疑惑可以同桌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他们又惊喜地发现复制、移动文件有很多方法。
学生在寻找、思考和交流的过程,正是他们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误操作是一个意外,更是一个机会。而第二位教师的高明之处就是他没有马上更正学生的“意外”,而尝试转化“意外”,使“意外”为我所用。通过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分析、讨论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把这个“意外”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堂上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教学才那样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捕捉好细节,便营造了一份美丽,生成了一份精彩,让课堂因此而熠熠生辉。
● 把握关键细节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个个都紧抓不放,只需抓住“关键细节”去突破生成。“关键细节”,或是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或是易错之处,或是学习重点、精华所在,抓住这些关键,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与理解。
在《修饰文字》这一课中,教师选择了广告公司作为情境背景设置每个教学环节,“根据简历招聘广告设计人员”、“游戏——文字填色”、“广告企划文案润色”、“修饰美化宣传画报”,无一不紧扣“修饰”二字。在最后的开放环节点评过程中,“你觉得这位同学的作品如何?”“你能从今天的知识角度提点建议吗?”“你觉得可以怎么修改?”教师的引导始终立课的教学内容“修饰文字”,让学生从掌握技能到自主运用,而从“修饰”到“再修饰”要求的不断提高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不知不觉中将“修饰”这一技能技巧渗透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
“关键细节”存乎整体,体小身微,却如同一个强大的引擎能推动整节课的持续前进,发现细节是一种智慧,发现系统中真正影响整体的细节,就是发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
● 改造“惯常”细节
许多教师在数年、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有意无意形成了许多“惯常”的细节,然而,在我们这些自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我们忽略和漠视的地方,常常隐藏着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由于学校搬迁,我所任教的学生中多了很多外地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个体差异很大,有很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多五年级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讲解的时候不听或者听不懂。在教学一段时间后,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冥思苦想中,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沿用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呢?
于是我对学生们提出了新的常规要求:①准备笔记本,每节课需要做操作笔记(开机后的等待时间完成笔记)。②每节课考核过关在该课笔记后敲上印章,期末作为平时成绩。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将不予考核。③每次选取先完成考核过关的组长若干名,组长第一职责:教授其他同学;第二职责:考核组内其他同学。④工作认真的组长本节课考核可以多敲一枚印章。
在宣布常规之后,第一节课后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以为然,随便拿张草稿纸做笔记,课堂上依然我行我素。当第二、第三节课很多同学的笔记本都整齐地敲上了可爱的印章,这些同学也不由得紧张起来,课堂上开小差、随意讲话的现象渐渐少了,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每节课的组长教授成为常规后大大解决了许多孩子基础薄弱的难题,而笔记本上鲜红可爱的卡通印章更成为了每个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动力,组长的奖励制度也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堂中“剩余劳动力”的纪律问题。
“信息技术课为什么不能做笔记?”“信息技术课为什么不能像数学课当场反馈?”“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什么不可以当成课堂常规来执行?”“高年级学生也可以敲小红花嘛!”
换一个角度审视,以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这些“惯常”细节,在“惯常”中添一些变化,改“平常”为“创新”,那么,一定会消除许多遗憾,带走几丝平淡,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情趣,充满灵性。
运用教学智慧,预设精彩细节,捕捉生成细节,把握关键细节,改造“惯常”细节,我们的课堂将因此而充满魅力,焕发光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