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7019 浏览:231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主决定开发的课程。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全面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之中,信息技术促进着校本课程的良性发展。我就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融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内容大多以书本为主要载体。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国家“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的建设,如WebQuest、Moodle系统、主题学习网站、博客等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也看到,校本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正在朝信息技术转变,网络成为校本课程存在的新型载体,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融合,可以非常方便地修改、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以京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京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完成传统以书本为主的媒体无法达到效果,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把所有京剧校本课程的内容制作成主题学习网站放到网上,将“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等京剧艺术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既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随时随地欣赏京剧大师们的精彩表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京剧的兴趣。
●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实施的融合
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在教学实施上,我们关注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主要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为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服务,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在现实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思维,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这些做法偏重于教师的教。实际上,在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在课程层面上整体地融合在一起,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不可或缺的工具,让学生在真实的信息环境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和工具。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学实施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大胆利用信息技术,为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溢彩灯韵》为例,这是一个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非常成功的案例。课程的教学实施采用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知识共享、网络拓展实践及社会信息化推广等学习形式推动学生探究淄博花灯艺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和使用搜索引擎、PPT的制作、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Flash动画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搜集、整理与花灯相关的知识信息,用电脑进行花灯的艺术设计,开发制作花灯网站等,这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对学生完成校本课程项目学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校本课程的新型载体,更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实施过程,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全面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热议
“九色鹿微课程”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以移动微型学习为目标,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将精选出的微课提供给学生和家长,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种类别:①学科知识微课程:各科教师设计某一课的重、难点用的微课程,方便后进生在课后进行再学习或巩固;设计某个知识点的拓展的微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点拨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②学习方法微课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教师用简介的文字配上相应的图片,制作了一系列介绍学习方法的微课程。③个性成长微课程: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这种优秀品质,并唤起每个孩子正确的意识和行为。
“九色鹿微课程”在我校开展了两年多,实践证明,它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的学习、身心及个性更加健康的发展。在开发过程中,也让教师们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逐渐影响其行为。而且,九色鹿微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相信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它将会展现出无穷魅力。
(周晓明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在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能对校本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一,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络支持,如我校使用的是Moodle网络学习平台:①校本教材电子化后可以实现网络分享,节约了资源。校本教材编写完成后可直接输出为PDF格式,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共享,既可以节约资源,也可以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进行分享。②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将作品和操作过程用视频采集设备拍下上传至网络,实现作品分享和评价。③便于展示视频、动画等纸质材料不能呈现的素材。④能提供更直观形象的校本课程素材,如在本校的书法校本课程中,教师利用具有录像功能的实物展台展示写字时毛笔的运笔过程、同时录像,并将录像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一个微课程录像,便于学生反复学习。
其二,利用安装包制作工具制作学习用安装包。制作安装包便于分类整理校本课程资源和学习材料,这一点特别适合于需要用到软件辅助的学科,如我校的Scratch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利用了AdvancedInstaller安装包制作工具。将用到的Scratch程序、电子版教材、与教材配套的素材等制作成一个安装包,学生学习时只要进行一次安装,就能按照安装包中提供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制作安装包时冠以自己的版权信息,对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有效保护。
(于方军 康成伟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中心学校)
晋中市灵石第二中学基于云平台下学案教学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实践说明:①云平台下的校本课程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扩展自主学习的自主度、自由度、个性化。为学生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真正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展示平台。③互动交流方便快捷。使用云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随时解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决学生的问题,随时分享学生的自学成果。轻松实现生生的课内课外互动,十分便捷。④真正实现了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能,课堂界限得到了极大的扩展。⑤师生角色界限淡化了,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亦师亦生,亦师亦友,平等互助,一道成长。⑥师生资源积累功效日渐显著。
(张维山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线教师是校本课程推进的最终执行者。上级行政部门及社会对高中办学的评价往往以高考升学情况的好坏为主要衡量标准,学校领导层对高考的重视最终导致一线教师没有多少空余的时间与动力来考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教育沿袭150多年前的班级授课制,往往借助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完成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仿佛Web2.0时代各种新的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必须的。我曾经根据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提出学得会、用得着、能减轻工作负担、提升教师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原则,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可能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全校老师中发起“自我估测技术能力与申报学习技术能力”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文字及图片处理能力达到一般、较好、好以上的人数达三分之二以上;教师申报学习技术能力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受到教师青睐想要学习的技能有图片处理、音视频处理、智能手机应用,参与人数比例也只是在50%左右;实际参与培训的教师人数则更少。完成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对学校考核评价多元化的基础上,对教师考核评价多元化,建立激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机制,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依托国家、省、市、区各级校本课程资源平台,降低校本课程应用开发中的技术成本与准入使用成本,相信离校本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日子将为时不远!
(罗亮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