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政治理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论述课实效性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7590 浏览:242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事求是,不回避社会现实;提升教师素养,发挥教师的感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1674-9324(2013)47-0143-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如何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思想政治课教学,笔者认为,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育者首先必须关注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关注大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成长变化规律,开展理论教育的切入点应该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解答的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深入人心的教育实效。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如果还继续沿用以往的传统说教或灌输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新形势,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在接受信息渠道多样化的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如果沿袭以往习惯使用的灌输、说教那一套方式,不但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及创造性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主体自身的学习、思考才是形成好品行的关键。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利益,尊重学生的选择,想学生所想,教学生之所需。“不把学生看成接受教育的客体,而应把学生当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

二、实事求是,不回避社会现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否则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信任,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或个人为了一时的平静,为了减少麻烦,常常回避一些问题或封锁信息,这些做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中的信任。尤其是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相关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发布正确的信息,就会形成各种流言、误会,这种情况下的信息传播往往会失真,会被错误地放大,加剧人们的恐慌。所以,应该以实事求是的观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回避问题,客观宣传事实,客观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充分信任的良师益友。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客观分析和宣传,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认同理论,接受理论。为学生解答思想和实际问题时,应结合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或学生自身的实际进行剖析论证,以事实说明问题。并通过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三、提升教师素养,发挥教师的感染作用

教育者本人的个人魅力对教育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目前某些行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环境下,理论宣传、教育很难让学生信服,这时教师本人必须充分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任老师,让学生接纳老师所宣传的思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对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要深刻把握这些理论体系和思想精髓,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师在很大程度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缺少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教育不但没有教育效果,有时甚至会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起反作用。因此,要想感染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感染自己,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讲授才是发自肺腑,才能理直气壮。另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热情,有爱心。有热情和爱心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需要满怀的热情和爱心才会增加这门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和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和本专业之情,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有热爱学生之情,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唯有这样,才能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使学生“尊其师则信其道”。也唯有这样,才能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性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伟大的成就常常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不是一个力量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实际上是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缺陷有关。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到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运用能增加学生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多种教学方式。如:
“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拥有绝对权威、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达到简单的单项传递,很难激发学生的深思和创新,而“对话式”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式”教学既坚持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也培养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对话的机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又能增强学术的表达和应变等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案例式教学法。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观点概括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空洞说教、照本宣科,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师若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些具体的、生活化的,并具有启发性的事例来阐释理论、说明问题,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如:用“给黄鼠狼平反(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第一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例子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原理,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增强授课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并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引导法。“问题引导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一般是教师根据教材提出问题,然后向学生灌输结论或规律,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储存知识,而不能能动地运用知识。针对此症,可以采取“问题引导法”。即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之中。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讲课前先提出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究和合作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授“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时,可先让同学们思考:电脑能否取代人脑?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讲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可先让同学们思考:人类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收集资料、探究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吸引力,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李卫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导刊,2006,(9).
张泉.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J].《党史博采》理论版,2005,(4).
[3]藤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张春晖(1973-),女,辽宁铁岭人,哲学硕士,主要从事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源于: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