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助也谈361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有效运用学生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3987 浏览:508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3)07-0179-02
青云中学目前在教研课改上实行文化课堂之361课堂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所谓的文化课堂,就是一个多种文化层面的课堂,是一个内涵深远的课堂, 也是一个包括多种评价机制的综合性课堂。它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程度是否令人满意不能仅仅看教学效果, 还得要参考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精神状态和参与的积极程度。因此,校本学习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各科学科的学习技能。在此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在课堂上实行了361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小组互助合作意识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如小组内表现比较积极的同学几乎成为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力,别的小组成员认为学习内容跟自己没有多大联系,不愿主动参与;小组分工合作活动的任务不均衡导致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的角色缺失,使361课堂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等。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现行课堂怎样运用好361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小组互助合作中的学习呢?接下来,笔者将在明确361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361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试图找出解答这一问题的更好的方法,希望跟大家进行更好的交流。
1 361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1概念和理论依据

361课堂教学模式的寓意,就是要追求卓越课堂效果的达成。360为圆满,增加1份是为卓越。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因此,361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社会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下的产物,其理论依据为任务型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输入和输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具体来说,在学生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同协商选择,确定学习任务,并要积极参与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去,以此体现出任务型学习的特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法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可实现理解性的输入,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和点评环节又可被视为是理解性的输出。因此,361课堂教学模式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认知、互动的过程,也是他们通过分工合作,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

1.2应用模式和步骤详解

所谓的361课堂教学模式,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环节分三步:讲——练——结。其中“讲”是教师“授”的环节。“练”是指学生“动”的环节,也是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实践求证及巩固的过程。“结”是教师“提”的环节。它主要是针对前两个环节的教学情况归纳小结并提升。第二,时间分配方面为30%讲--60%练--10%结。“30%讲”指的是大约15分钟。从学生认知及接受规律讲,此时间量较合适,“导引”任务则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60%练”指的是大约25分钟实践的时间。“10%结”指的是大约5分钟小结提升的时间。第三,学生分层方面为30%优--60%中--10%弱。根据“个性化发展理论”,学生存在差异,原则上要求“因材施教”。限于客观限制,只能做到“分层施教”。而这是相对的“因材施教”,分层越细,因材施教的程度就越高。第四,内容分层方面为30%难--60%中--10%基。针对学生群体的分层,教学内容上就不能一刀切。第五,能力分层方面为30%高——60%中——10%低。这五个部分很好地阐释了361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步骤。
2 361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层面的现状分析
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361课堂教学模式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总的来说,361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了知识的习得规律,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团队当中的主体作用,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参与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参与与体验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同时,笔者也发现,在现行的361课堂教学模式中运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法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性不够。尽管教师们设计了主题鲜明,意义深刻的教学活动,但某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原因,限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无法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小组互动当中,出现了不少“搭便车”的情况。二是小组互助合作活动所输出的知识点不够深刻,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并没能从深层层面挖掘其内在的知识联系,点评的内容过于肤浅、表面。三是没有很好地实现361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对不同小组之间意见的互动和交流。各小组基本上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但很少或没有机会跟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四是应用效果评价比较薄弱,难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不够科学、全面。
3 361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合规律性、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姚利民,2006)。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其能用英语流畅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等信息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在361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的策略:

3.1突出小组互助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互动、合作与知识建构

首先是从“心”出发,发挥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求所引起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次是生理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现在的青少年对心理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他们更为渴求得到关爱,有归属感并期待着自我的实现。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只有人的被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们才乐意去配合你,跟上你的教学节奏和安排,能以每个教学阶段所需要的目标来不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最终才能取得361课堂所要求的理想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运用文化课堂的思想内涵:使课堂成为一个愉快, 师生之间有愉悦情绪交流的课堂,运用这个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效果很明显,学生对小组互助合作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增加。然后就是实战演练方面。通过小组互助合作模式的培训,小组成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根据学习目标来制定合作分工安排,这体现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意见分享和交流,提出疑问并在组内辩证的过程,则体现了他们学习过程的互动。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主、互动、合作方式,形成知识建构和学习能力的过程。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618jyw.com
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