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选修3和必修中物质结构知识的

定位

逻辑联系,把握好知识教学的阶段性,处理好教学的深广度,把前阶段知识

后阶段知识教学的起点。

词:

;延伸;拓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2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必修2模块中设定了“主题1:物质结构

”,在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设定了四个主题:“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主题,主题4 探讨物质结构的价值。”选修3

结构知识与必修

结构知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那么

之间有哪些知识点有着对应联系?在必修和选修

深广度

是怎样的?弄清楚这些对把握必修中物质结构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

在怎样的起点上设计教学都有

作用小学数学
教学论文。

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为

,整理和探讨如下。
一、选修3和必修关于结构知识的

定位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必修化学1、化学2模块的

描述中有这些语句“学习

的化学

,形成

的化学观念”,“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这些

在“物质结构”内容上,那

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


,形成

的物质微粒观、结构决定性质观等等。而课标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

描述是:“

人类探讨物质结构的

作用小学数学
教学论文和

策略
教学论文,探讨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提高浅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必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物质结构最

、最核心的

、观念教给学生;而《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进展的

”,把更为系统的物质结构知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念教给学生,把探讨物质结构的策略教学论文教给学生,提高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知识浅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相比,《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知识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
二、选修3和必修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
1.必修知识是选修知识学习的

如学生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

“电子云”,是以学生在初中和必修2教材中已经对原子的结构有了

的认识:知道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各微粒的电性

联系(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各微粒的质量

联系(原子的质量


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各微粒的体积

联系(原子核很小,与原子相比,原子核

于体育场

一只蚂蚁)、电子在原子核外狭小的空间(绝对)而又很大的空间(相对)作高速运动等。

电子绝对质量极小,绝对体积也极小,但运动速度却极高且带负电等理由,所以

用描述宏观物体的策略教学论文(

运动物体某时的位移和速度)来描述电子的运动

(认知出现困难),

引出用“模型”的策略教学论文描述电子的运动

:电子云(

地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小的图形)(认知

提高)。所以


,初中和必修中原子结构知识,为学生理解电子的运动

描述奠定了必要的

。
2.选修知识是必修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1)选修知识是必修知识的延伸
如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必修内容仅仅是排布规律的事实性表述(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简要的分层排布规律;),至于理由未作探讨;而选修

则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布在较低的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上)、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

了核外电子是

怎样的规则

排布的,排布规律是在遵循这三个规则下排布的必定
教育论文结果,电子排布的

情况

用“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表示。也

说,必修

核外电子排布是外观现象表述,选修的核外电子排布是以内在本质上

解释。再如元素周期律,在必修中仅仅是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的事实,归纳出元素周期律,以得失电子能力的角度学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定性浅析;而选修3模块解释清楚了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理由: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作用大小的周期性变化;以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角度

了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周期性变化,是定量浅析;学生学习了选修内容后,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理解得会更深刻。以上述两例


:选修3

某些知识点是在

必修知识点

上向深层次的延伸。
(2)选修知识是必修知识的拓展
选修

是对必修

的拓展,

在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的知识点的差别:如必修

在原子结构层次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之间的作用(化学键)讲的很少;而选修

则

地以“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的聚集

(整体结构情况)与物质性质”三个层次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结构”是原子内部微粒作用情况,“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作用情况,“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的作用情况,“物质的聚集

”是宏观物体的整体结构情况;所以说选修内容是在必修内容

上的

拓展,使学生对物质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
3.知识点之间的对应联系
三、选修3和必修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教学的影响
选修3和必修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既有联系,又

不同。
如元素周期表的教学,高中课标必修

的要求是“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

位置

性质的递变规律”,在鲁科版必修2中,先是学习元素周期律,使学生认识到周期表是周期律的


;接着


了周期表的结构、同周期和同族元素的

性质,使学生对周期表的认识更为

;


了周期表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

性和递变规律,认识元素的性质、结构和在周期表

位置三者之间的对应联系

在生产和科研上的运用。该阶段是以电子排布的角度,定性地学习周期表。
高中课标选修

的要求是“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联系,

元素周期系的运用价值。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知道物质结构的探讨有助于

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在鲁科版选修3中,

先学习了原子轨

论,所以

以能量的角度,

能级组划分周期,以价电子来划分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还


在电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定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