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成因农村中学生理由行为原因与对策学士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6952 浏览:22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代农村中学生中存在许多问题行为,如心理性问题行为和品德性问题行为等等。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等,而要矫正问题行为,就应该对症下药。
关键词:农村 中学生 问题行为

一、农村中学生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违法乱纪,吃喝嫖赌抽,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购买、观看、阅读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而父母的暴力行为还会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二)学校因素。(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将德育工作队伍“刀入库”。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三)社会因素。(1)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黑网吧等屡禁不止。二是坏人教唆,不少农村中学生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2)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农村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四)学生自身因素。一方面,生理上的障碍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因素。如发育期的紧张、疲劳等会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振、担心害怕、神志恍惚等问题行为;神经发展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学生的" 多动症" ,导致学生注意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怪声怪叫等问题行为。
另一方面,焦虑、挫折和个性等心理因素也使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由于焦虑,学生往往会出现灰心丧气、顾虑重重、徘徊不定等退缩性问题行为,也会出现厌烦、烦躁不安、无理发怒等逆反性问题行为。挫折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导致说谎、欺骗、公开顶撞、故意发泄等攻击性行为以及压抑、退缩、逃避等行为反应,而且受挫后的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

二、农村中学生问题行为矫治策略

要从根本矫正农村中学生的问题行为,首先从家庭着手。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父母应给予孩子积极的注意,与孩子建立和睦关系并促进与孩子的感受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在孩子有进步时要即时给予肯定,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用打骂来解决,应给他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父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事就是保持家庭的完整。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没有什么比家庭的完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单亲家庭中孩子的逃学率是正常家庭孩子的2倍,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上光荣榜,很少能完成大学学业,更容易触犯法律,他们长大以后也不容易与人建立起稳固的关系。父亲的严爱和母亲的慈爱,以及兄弟姐妹的手足之爱,都有助孩子完整个性的形成,从而减少或杜绝问题行为
其次,学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规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抓好起始教育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质。
再次,社会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就能对中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从心中升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自豪之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等。反之就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活教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起到不良的诱导作用。
最后,应该让孩子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矫正问题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如:在每期开学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行为计划,并按星期按月组织学生对照计划进行阶段性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实施情况,同时再一次调整自己的行为计划。其间,让学生通过不断内化,明白自己的进步,强化自己的责任,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结论
当然,农村初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仅这四个方面是无法全部涵盖的,但是,只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农村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只要我们懂得尊重学生、尊重人格,多从心理上关心他们,我们必然会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蓝海、馨泉:《解读中学生》,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1版
金宏 、姚翔 、吴兰生:《职高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教育对策探究》,[.c n/Others/hjkcglw/18cg/cgzsjz

3.htm]

[3]於风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心理健康》,[/view/view.]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