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经典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5152 浏览:1102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精心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其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要从优化备课开始。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要求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课首先就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个别差异。还要备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特点,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使每个教学环节连接的自然紧凑,每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有效,从而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保证。我认为,教师备课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走进文本,感悟课文。二是从学情出发,确定重难点,设计有效的突破方法。三是收集资料,充实课堂,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教师也可以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先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大增。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会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个性化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超越自己。教师在这一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实践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进入了个性化的阶段,自身教学艺术开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课堂上教师除了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学生为本,合作探究

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当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时,我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四、课内外结合,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现代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带来了现代社会的瞬息万变,各种书籍也浩如烟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但是,在上语文课时,学生总是理解能力差,表述不清楚,尤其是作文课,尽管是搜肠刮肚,脑子里也是空空如也,知识面窄,竟无从下笔。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苏霍姆林斯基极其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而且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阅读,有同学在随笔中写到:《红岩》让我知道了革命先烈是多么的坚贞不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了人生该怎样度过,《名人传》让我知道如何向命运抗争,《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明白苦难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我如何面对命运的不公……阅读,让生性柔弱的我,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也让我总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去勇敢地面对一切,因为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