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探求课堂师生双边提问有效性对策探求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34673 浏览:1581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线索展开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体系属于“问题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是开展综合实践的起点。为此,教师启问的技巧、学生提问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整体活动的实施。本文从起始提问——中期提问——后续提问探究如何从师生双边开展有效提问,从而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师生双边提问 有效性策略 追问 炮轰式提问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展开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体系属于“问题体系”。学生自主提问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可见,教师启问的技巧、学生提问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整体活动的实施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受长期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综合课堂中的学生常处于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如何打破教学课堂“待问”偏多的教学模式呢?如何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真正把问题意识内化为个人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做好“起始提问”,让实践活动精彩开篇

在活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师生更顺畅、更成功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研究,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保障。

(一)教师把握发问角度,提高学生提问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与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并关注每一个细节。一位学生提问能力的强与弱最基本的体现是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该次的活动主题具有紧密的联系。
【案例一】
宁波市少工委呼吁少先队员争当光盘组。为此,我校四年级开展了“做最美光盘小达人”主题实践活动。教师播放了一组照片:食堂里有学生浪费饭菜的;有学生在家里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的;有饭店服务员手捧盘子写着“践行光盘行动”的……观看之后,教师发问:“同学们,看了这组照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很快举手提出了问题:“老师,照片中的女同学为什么把青菜炒蘑菇全部倒掉了,大排也只吃了一半?我最喜欢吃大排了。”接下来马上有学生插嘴:“老师,老师,那个把饭全部倒掉的同学,我好像看到过,他叫什么名字?”其余学生也议论纷纷。
案例中第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仅停留于照片表象,第二位学生是将全班学生的关注焦点引发到谁倒掉了饭菜这个问题上,严重影响其他学生提问的方向。究其原因,是教师提问过于松散,没有深入思考。要想学生提出:什么是光盘行动?哪些人参加了光盘行动?我们学生应怎样开展光盘行动?等这样紧扣活动主题的问题,教师的发问是需要用心斟酌的。
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浪费现象日益严重,你看第一张照片中的同学把好好的饭菜都倒进了垃圾桶,太可惜了。我们该怎么做呢?关于光盘行动你们想了解哪些信息呢?这样引导,学生自然将思考点转移到“光盘行动”上。
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应该选择恰当的角度发问,才能让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快速、中专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精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后续活动的高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学生着眼生活提问,提升主题研究的可行性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笔者理解为:源于生活的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舞台,才能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宗旨。
【案例二】
我校六年级学生开展“远离阴霾”主题活动。上课伊始,唐老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宁波连续阴霾事件的新闻报道,接下来两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甲同学:我国每年因阴霾等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多少?
乙同学:阴霾天气危害很大,为减少空气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甲同学的问题提到了“GDP”,小学生能提出这个概念的确值得表扬,但这个概念解释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条件提供学生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相比,第二个问题普通由贴近生活,学生们探究之后:可通过宣传、讲解、实践等方法,向父母和身边人宣传购买低排量汽车、少开空调、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这样的一个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帮助学生实现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环境、改善生活的目的。

二、关注“中期提问”,让活动实施高效推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决定学生做事的效率和探究活动的质量。在平时课堂中,通过改进师生双方提问的品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教师启发式追问,养成问题思维的逻辑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制定之初,学生常常无从入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上网查阅资料,而非思考解决问题的先后步骤。这时我们可采用追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米醋探秘》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笔者从不断追问学生未知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构建解决问题思维的逻辑性:
师:如果你们小组要去“探究米醋软化东西的本领”,你们觉得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生:做实验得出结论。
师:嗯,隔壁就是科学实验室,那现在就去进行实验吧!
生:老师不行啊!我们没有考虑好实验材料啊?
师:哦!那你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啊?
生:米醋、鸡蛋、饼干、苹果、铅笔、尺子……
师:科学实验室除了没有苹果,其他东西都有,那就开始吧!
生:老师,我们还没有找到盛放他们的东西?
师:哦?你们想得很周到,那你们打算拿什么东西盛放呢?
生:这个……(想了想)我们想请教科学老师。
师:我想科学老师一定会帮助你们的。那现在是不是可以了呢?
生1:不行,我们还要设计实验的方法。
生2:还要思考实验的记录方式。……
师:在探究活动没有任何思绪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哪些问题急需解决?把问题罗列出来,然后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这将很快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
分析上面的对话,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步步追问,不仅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还将对自己的问题和答案进行修正,直至产生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
我们要善于运用追问,并培养学生自我追问的能力,让学生在追问中思索,在追问中内化,在追问中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学生三思后设问,确保问题措词的严密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课堂,教师一提问,学生就急于举手,举手的学生大部分都没经过认真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很难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可行性的问题。
【案例三】
H7N9禽流感病毒,突然在我国出现,群众闻流感色变。于是,我校五年级开展了“和感冒SAY NO”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一组同学设计了一份《我校师生感冒情况调查问卷表》。

1.你经常感冒吗?A.经常 B.不经常 C.从不

2.你得了感冒一般多久可以康复?A.三天 B.一星期 C.一星期以上

3.你得了感冒会咳嗽或者发烧吗? A.会 B.偶尔 C.不会

……
分析如下:
1.问题概念不清。究竟一年感冒几次算是“经常”呢?像这样的提问是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回答的。如果把问题设计为:你每年感冒的次数是多少?A.1-2次;B.3-4次;C.4次;以上设置显然更恰当。
2.问题回答预设不全。第二个问题,选项中缺少了“三天以下”的可能性,而预设的不完整使得原本非常切题的提问,失去价值。
3.问题指向不明。第三个问题包含了“咳嗽”和“发烧”两个选项,有的人会咳嗽,有的会发烧,有的人两种症状同时发生。被调查者该如何选择?
上述案例提问出现的偏颇源于学生缺乏思考。活动实施时,学生常常会采用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活动,此类活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由活动前设计的问题决定的。为此,指导教师在平时课堂常规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三思后提问的习惯,注意措词用句的严密性。

三、注重“后续提问”,让活动成效明显提升

吴筱泉在《行动与智慧》一书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展示交流评价过程看作成果分享过程,看作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等环节进行真实情感的抒发,思维的交锋,从而产生新的问题、想法和继续探究实践的。

(一)教师倡导炮轰式提问,捕捉活动资源的生成性

何为综合课堂炮轰式提问?即在一连串的提问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得到启示,论证已完成行为的正确性,进而促成新的思考,调整下一步行动。这种模式在初高中的研究性学习中期成果指导课中经常采用,在小学课堂,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效果同样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令人惊喜。
【案例四】
我校郑老师执教《我与中草药有约》中期成果汇报课时,先请“常见中草药知多少”小组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实践体会,然后进行炮轰式提问:你们现场展示的这些中草药是从哪里找来的?你们确定这些草药属于常见的吗?你们在研究草药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困难?……
发言的学生无论是肯定还是质疑,它们的背后都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汇报小组一一解答,也是对前期活动的再次回顾与反思。而更令人惊喜的是,活动交锋过程中无法解答的问题,恰好成了该组后续活动的研究方向。
比如有名学生提出:你们发现学校里有一种不知名的草,你们猜测它是一种草药打算怎么确认呢?学生说:我们曾请教过社区医院的中医,医生也无法辨认,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面对冷场,教师提议:镇海中医院有一个百草园,你们可以去那里问问医生和养护工,也许能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看似无心的建议却让汇报组小组如获至宝,因为他们捕捉到下阶段的活动主题——走访中医院百草园。
在中(终)期成果汇报、活动方案制定等课堂均可采用“炮轰”式提问。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汇报交流、思维碰撞、启发反思、调整发现,“炮轰”式提问将产生很多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把实践活动做深,做透。

(二)学生撰写问题式反思,推动活动实施的持续性

写活动反思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没有反思就很难进步。在成果交流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整个活动历程,让学生们习得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把活动中碰到的问题描述出来是小学生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反思方法。
【案例五】
学生1:我们组商定上星期天尝试喂养蜗牛,但是,我觉得找蜗牛太费劲,只想着玩,想看电视。周四上课其他学生做了精彩的探究汇报,我很羡慕,我想为什么我当时就没有实践的兴趣呢?
学生2:每次小组讨论,组长总是否定我的建议。可能是我学习成绩不太好,同学们都觉得我的点子比较差劲,慢慢地,我不愿参加他们的讨论。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说说小时候玩的游戏,我说我会玩滚铁环,老师夸我真能干,还奖励我一颗实践星,让我课后写一篇“滚铁环”玩法,在第二节课绍。
上面两段自我反思说明:完成一个主题活动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小学生年龄小,兴趣持续度不高,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实践的动力,然而老师的一次表扬,却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撰写的问题性反思,了解学生的实践状态和心理需求,从而思考选择哪种合适的办法进行效果明显、事半功倍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高效实施的途径有多种,有效提问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教师要在师生双向活动的动态课堂里,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内化学生提问的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提问的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这种策略的引领下灵动!
【参考文献】
【1】吴筱泉.行动与智慧.宁波出版社,2010
【2】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