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实践“悟”教学实践及其培养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9620 浏览:358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悟乃佛教之语,它是指僧徒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会。然而对于高中语文而言,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要学好高中语文,需要我们立足生活,多去感悟和体会。对此,笔者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悟性的培养及其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论述,旨在通过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做些有益的实践和研究尝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悟 教学方法 图形
悟性指的是对于客观事物的领悟能力。这一特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当中,将悟性作为个体自发的认识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来得到新知识的重要意识活动。
在以往课程标准中,对于感悟概念有着特别的要求,而这对教育从业人员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感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提升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应通过情感手段激活处于沉睡状态的潜意识刺激学生产生阅读。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将客观事物融入主观感情,进而形成领悟力。在此过程中,情感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正确运用情感可以使得感性思维发挥挖掘事物本质的作用,进而摒弃传统模式下单纯依靠逻辑分析的教学方法。正因如此,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1)声音创境 。这种情境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引导学生提升感悟力。比如讲解《安塞腰鼓》一文时,要想引导学生联想腰鼓的神奇魅力,将其与落日、雷电的自然景观相互联系,就应当引入声音情境教学,如播放安塞腰鼓的音乐使学生们真正聆听安塞腰鼓,进而通过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来丰富想象,最终形成对于安塞腰鼓的感性认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声音创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提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升感悟能力,比传统模式下的语言教学更有实际效果。
(2)图形创境 。图形创境指的是通过影像和图画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就可以通过电影上甘岭的欣赏来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影片中表现的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深入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爱国主义精神,最终形成与作者的共鸣。只有通过这种模式,才能使得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群体当中生根发芽,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发思考,把握高中生文本感悟的能力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应当对于言外之意进行深刻领会,并引导学生深刻思考来品味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因此,应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而对于课文阅读中的情境进行深入解读,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针对字面意思进行反复地讲解,而应当通过感性的引导使学生自己体验文章的内在美感。力求使学生在统筹思维的引导下,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思考来领悟文章深层次含义。
比如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针对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描述观赏山色时的幻觉,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类似观景的经验体会来深刻领悟文意,通过与自身实践经历建立联系和作者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写作心理状态,与生活中类似的经验做出对比,进而使其思维模式更加贴近文章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觉到课本内容与生活之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最终形成深刻感性的体验。

三、形式互动,升华高中生学习交流的思考

本文倡导通过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来交流思想。比如在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一文时,有学生认为重点是百草园,因为这体现了儿童自身的和快乐与童趣;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三味书屋是重点,理由是通过对比百草园批判封建教育;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这在根本上体现了作者对于两种生活模式的不同观感;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这仅仅是表达了鲁迅先生的美好回忆。在上述表述中不难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对于相同的内容有的自身不同理解。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对于不同的观点和思维给予肯定,进而引导学生表达内心诉求,增强学习勇气。通过对于课文的深入解读来启发心志,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全面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使得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形成语言,尝试高中生将其思考新的形成文字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感悟方法的运用,进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领悟能力。举例说明,针对不同的文章应当采取截然不同的阅读方法,并结合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家特点深入展开,进而使得作者的创作初衷和影响可以客观公正地呈现出来。在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中,就强调应当在教育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能将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范围内,应当由此来全面强化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感悟力的全面提升。举例说明,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学生手动编书的模式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进而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对于写作产生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集中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名篇阅读,并写出读后感使其创作得以抒发释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等模式并撰写读后感,与教师共同交流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上述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增强鉴赏能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来感受到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全面拓展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感悟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着力提升学生群体的悟性,并结合用课程的教学特点提高整体分析与理解能力,并由此来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覃勇.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07)
【2】张朝栋.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及渗透方法[J].中学语文,2008(03)
【3】沈宁啸.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新方法探析[J].语文学刊,2008(14)
【4】王海波.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型阅读[J].魅力中国,2009(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