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教学设计如何改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基本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7515 浏览:233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说到教学设计,更容易想到的是每天都要写的教案。我认为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熟识整个知识脉络、了解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某个知识或某系列知识做出相对目标的分析及教学过程的策划。教学的有效性,可能更是众说纷纭。有的教师觉得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会解相应的题,就算是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在此导向之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会偏向于搭桥、引渡。目标直指学会某个知识。我觉得,教学的有效性,更要从教学是否带动孩子对数学产生了探索的兴趣,是否积极去探寻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否主动应用新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产生更多的联想,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周围人、事、物的发展。在此认识之上,要使教学达到这些有效性,教学设计必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所要教授知识的生成及发展趋势

教材的编排,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以动态生长的姿态呈现的。教师只有充分的认识到了知识的这个特点,才有可能保证制定出科学的知识目标,才能保证对教学过程的策划由近及远,也才能保证教学设计对学生来说是有效多于有用。每次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都喜欢认真的看教师用书,也会找很多资料放在案头。周围的同事经常取笑我写个教案象是在搞大制作,弄出来的东西其实就那么简单的几句话。我总是会说“磨刀,懂吗?”在他们羡慕我跟学生都轻松地时候,我就会故做神气道:“我是从很远的地方走来的……”。只有了解了知识,才能谈得上对教学知识过程的的设计。

二、教学设计要设计出“空间”

首先,要设计出学生可以自主活动的空间。任何一个知识,不管课堂上教师引导的有多么精彩,学生表现的是多么积极。但是,如果缺少了学生可以自觉活动的空间,我觉得那样的课堂即便是有效的,学生也始终是被动的,学生的积极与精彩都是被设计了的,缺少了生命力。曾经在上乘法的意义那节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张画着用小木棍拼成的四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提出想问的数学问题。“这里一共有几个长方形?”“这几个长方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木棍?”待孩子们说出自己的问题后,我们一起一一进行解决。接着,我针对孩子们的加法算式说出了自己简便快速的算法:1×4=4与4×4=16。孩子们见到了好好奇啊,都说:“那是怎么回事?”对于孩子们的表现,我并没有急于进行下面的教授。我教他们拿出学具——小木棍(开学时就自己从家里准备好了的)。然后说:“你们也原创论文www.618jyw.com
可以与同桌合作,摆出喜欢的图形,提出问题,然后看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用乘法解决。”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摆啊,说啊,投入到了积极探讨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都有了差不多结果的时候,我让想发表意见的孩子说了自己的心得。很多孩子都发现了乘法意义之所在。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急于给知识下结论,我继续说:“再摆摆吧,看能不能把你的同桌难倒,让他写不出乘法算式,只能写出加法算式”。孩子们继续摆。这个时候,孩子自己出彩了:有个孩子给他的同桌摆出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并神气的问道“一共有几根小棒,能列出乘法算式吗?”他的同桌说出了1×7=7。他有那么短时的惊讶,但是并没有马上否定,慢慢的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完整的过程其实正是经历了学生自主活动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也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过程是教不出来的。后来由摆小棒我让学生又列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可以用乘法列算式的问题。到最后才让学生完整的说出乘法所表示的意义。这节内容的设计由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发现目标的特点——完整认识发现目标的特点——形成意义。学生可以自主活动的空间很足。这些空间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可以发现的、这些空间也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当后来在练习中我出“2×3+8=( )×( )时,学生就很容易的填出了2×7”。这样的内容也揭示了教学设计的下一个特点:其次,教学设计要设计出知识的发展空间。就接着上面的例子说,上面最后的练习,既灵活的检测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也为后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刻画了雏形。这个空间虽然没有让学生马上填补,但是它可以帮助学生让知识更丰盈,成长的更壮硕。另外,教学设计要设计出学生反思总结的空间。每堂课中总会有不同的小结时刻,但是多半小结都是针对知识。我想说的是,教师要设计出学生小结知识的机会,也要设计出学生小结学法,小结心情,小结他人长处的机会与空间。这样的空间会对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体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教学设计要有助于促使学生调动所有的知识去为新知识做准备

以前听一指导我上课的教师说过:“新课中可以不要复习,这个环节是多余的。”当时听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是反对的。后来却越来越支持他的这种声音。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用合适的方法学到新知识并自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具体学习某个新知识的过程不一定需要被设计成循序渐进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路途上把所有的拦路虎都不显山不露水的扫除掉了。那么孩子的自觉思维,积极思维从何谈起?所以,我的课堂设计中一般都是直奔主题,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的设计就是直接给出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新问题,然后引导:你会吗?为什么不会?你会什么样的?能想出什么办法完成吗?然后让学生自觉思维,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的大多数学生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都能想出一些办法,比如,在学习表内乘法时遇到12×5会自觉想出先算5个10再算5个2然后加起来的算法,也会说是先算10个5再两个5,然后再相加的算法;在学习表内除法时遇到60÷5时会倒过来想口算,也会用60减5,直到减完,看里面有几个5就商几;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时会想到把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里面几个角、面积等等的东西一下子想办法都弄明白。会有这些情况,我想可能跟我上面叙述的这几点做法有关。不过,我也觉得,我的想法与做法未必是成熟的,一般的教师也未必会有我的耐性与时间去跟学生弄。因为,我已有好多年没有去关注学生考多少分。(这样学生从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了,我也解放出来了)我都把时间耗上面讲的这些上去了。而我的学生好象也没丢掉多少分数。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乡南岔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