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时下如何让时下农村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期刊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7346 浏览:238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语文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学习的课堂,是一个个鲜活生命自由生长的课堂,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堂。毫无疑问,打造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这就是目前我们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时下,对县城每位语文老师来说也许并非难事,可对于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而言就绝非易事了。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时下广大农村生源锐减,一般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而且人数在30人以内,约半数以上的学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到县城就读了,学生数少对活跃课堂气氛无疑会造成不少的影响。二是就留在农村就读的学生而言,多数素质要远低于到县城就读的。时下许多农村家长的理念是:子女读书成绩好或通过努力考取高中有一定希望的就把他们转到条件好的县城就读,无望的就留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带,让他们在农村初中混个初中毕业。还有部分家长的理念是我在当地是一个有钱有地位的人,为了面子,毫无疑问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都要把子女转到条件好的县城就读。当然把子女转到县城就读的还有部分特别重视子女学习而“跟风”的家长。学生资质好、家庭条件好、父母重视具备这几方面其一的学生,相对于留守在农村的,多数自然素质高。大量优质生源的外流,对打造农村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无疑是雪上加霜。难归难,做还得做。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应对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

一、视朗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需要对学生着力培养的四种能力,读是其中四种能力中最能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能力。此外,朗读还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它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再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理性化的分析很难使学生走进作品的境界,会淹没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不到语文美感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因此必须重视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就目前广大农村初中而言,尽管多数学生素质低,但一定的朗读能力还是有的,朗读也是他们比较喜欢参与的语文活动。语文教材上那些短些精悍的精彩片段,古代诗歌、散文等适宜学生朗读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朗读,最好是放声朗读,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而且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两全其美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精心钻研教材,艺术提问学生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来源于教材,因此必须要精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研讨。同样一篇教材,我们在精心钻研后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可能有多个,回答这些问题的难度也有差别,根据时下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又该如何艺术地提问学生呢?首先对提问的问题要进行精心的选择。要尽量提那些适宜农村初中学生能自主解决或学生合作解决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不难解决的进口教材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至于每个问题提问的对象,是向全体提问,是向小组提问,是向个人提问?事先要有考虑,就个人提问而言还要具体到人,要因材提问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强势智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没有活力呢?

三、注重学生分组,开展合作研讨

课堂教学教师提的若都是些学生不需花大力气,仅凭个人的能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没有深度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与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的。有经验的老师,课堂上总会针对教材及自己所带的学生提出一些有一定价值,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研讨。因为合作式学习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那么如何将农村初中学生分组开展合作研讨呢?我的做法是首先建议班主任给学生按位置时进行精心分组。分组时不但关注学生的总成绩,而且关注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学生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其次对学习小组组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设立好各组的组织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加强小组长的辅导培训,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处理小组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学会社交。总之,将学生分组,开展合作探究大大增强了我语文课堂的活力。

四、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以上拙见,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也但愿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