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内容和办法整合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27543 浏览:1226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整合”, 整合课程已成为当今课程的发展趋势。本文尝试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的将现有的教育手段有机,自然的整合起来并通过不同教学活动实践, 对美术活动进行多种教育手段的整合,而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关键词】美术活动;整合;教育课程

一、结合儿童美术理解什么是整合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整合,整合就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过程中,要不断理解或行动,会不断构建一些概念包,存储于虚拟的心理空间里。交谈中会不断建立新的心理空间,每个心理空间只是一个临时结构。它的存在依赖于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或相关的更广泛、更固定的知识结构。
当明白整合的概念就可以宏观看儿童教育的整合观,于是我们认识到,学生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所在。
儿童从小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儿童的天性,反映了儿童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儿童思维、情感等诸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方面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二、美术活动内容和目的

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组织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作为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培养全校和班级的美术骨干,推动全校的美术学习、美术活动以及为培养美术人才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和创作兴趣。
美术活动教材是根据美术教学大纲提出的教育目标和目的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
美术教材是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在《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一种参考书,是美术教学中充当基本资源和工具的教科书,而不是唯一的范本、教本。美术教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只是起“”和“话题”的作用,是美术教学活动赖以实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切入口。美术教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工具方面,是美术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根据美术教材对美术课程的学习,要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利用文化资源,参与文化传承,对学生的个性形成能起潜移默化作用。在新课程中突出了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及弹性力度,为教学留有更多可支配的余地,为教师潜能的发挥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要求现代美术教师应具备教材整合能力。当学校教育以考试作为评价教学成效的标准时,教材内容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教师对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依赖,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更谈不上具备教材开发与整合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但对具有权威性的教材内容都没进行过过多的整合。

三、美术活动方案的具体目标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1)儿童色感培养的目标。马克思说:“色彩的感受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认识三原色,明白红、黄、蓝是三种基本的颜色。通过反复运用逐渐培养幼儿能独立搭配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能绘合色彩的冷暖,深浅明暗程度进行合理搭配色彩,还切记引导幼儿正确布局画面,作品层次要清楚,有主有次,有远有近提高绘画质量。
(2)培养儿童良好绘画习惯的目标。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往往在画时不小心把颜色弄脏桌子、椅子和衣服,甚至弄脏自己的作品,影响绘画效果。所以要培养儿童在绘画时要有一个良好的绘画习惯,在绘画时要时时提醒儿童注意有序作业,用完的废纸、笔及其它美术工具放入适当的位置,不要随手乱扔乱放。
(3)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的目标。每当儿童画完一幅美术作品老师都要评价,但在评价儿童作品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教师的语言能让儿童乐于听乐于接受,要恰到好处,并要做到随时发现总是及时加以鼓励,让儿童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进行展出,培养儿童要创作美术作品不要千篇一律,要有创新,别具一格,要有童趣,而且布局要合理,画面要满,色彩对比要协调。作为美术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评价幼儿作品。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随时观察儿童的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描述,做好记录,抓住儿童的思维闪光点,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儿童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激励所有的幼儿都积极去思维去想象。
(4)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好的美术作品,多种形式的美术鉴赏,适合儿童欣赏美的特点的环境布置以及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儿童逐渐领悟到作品美在哪里。从对比、协调对称均衡多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美的规律,使儿童接纳到其原有的心理结构中,获得创造性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儿童观察力,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使儿童学会灵活多样生动表达客观事物的能力,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工作来达到丰富的效果。

四、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与活动时间

(1)适用于1—6年级。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
(2)活动时间:每天的大活动时间。

(一)准备阶段

(1)制订实验计划;
(2)学习有关理论;
(3)探索教学形式;
(4)研究教学内容。

(二)实验阶段

(1)进行理论讲解;
(2)探索教学模式,开设美术知识讲座、观摩活动;
(3)实验阶段性测试,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三)实验总结阶段

(1)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美术绘画的兴趣;
(2)撰写实验论文;
(3)举办绘画比赛,专栏展出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评出优秀绘画作品等;
(4)实验教学成果汇报。
以往美术教学活动是以向学生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活动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学生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经验,改变了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并将学生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运用并整合多种教育方法来培养儿童对绘画兴趣,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希望取得成功,得到好的方法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
杜卫著.《美育论》(教育出版社)
孔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