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实效注重技艺,讲究实效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8258 浏览:326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复习课的效率是影响老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关键所在。复习中,教师要注重技巧,讲计划,重基础,有探究,教方法,讲究复习课的实效性,以实现地理复习课高效的愿望。
关键词:地理复习;计划;基础;探究;方法指导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课是整个教与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高考的考试压力,高中地理复习课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不仅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更是关系老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关键所在。在这里,我想就高考复习中,注重技巧,讲究复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技巧一:讲计划
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选择学习文科的学生大多是数理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总体学习能力不够。因此,有相当部分的文科班学生学习方法有一定欠缺,甚至于学习根本没有章法,仅仅只是跟着作业走而已。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根本没有任何学习计划,而是盲目随从、被动地学习。由于面对高考的复习,很多知识内容已经脱离教材本身的顺序,如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没有做些规划,告诉学生阶段性的复习安排和学习内容,学生便会漫无目的地东抓一块西抓一个,最后乱成一锅粥。我在每个学期开始便对整学期进行整体安排,一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月考,每次考试要考查的内容提前做好安排,然后制定好阶段性的复习安排,并将计划表发给学生。高二学习必修三前,我安排学生进行地图基础知识、气候基础知识和中国总论的复习,以便为必修三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是复习,所以,特地将授课内容按照专题制成表格印发给学生。如:中国地理总论分7课时,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及分布;主要地形区分布;中国气候(气温、降水及成因);季风气候成因及影响;气候特征及影响;中国河流分布及河流特征。每节课内容清晰明了,学生便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内容明确,学生的复习便有了目标,效率明显提高。尤其在高三的总复习中,这样的计划表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性。高三的复习表精确到每一天,按照日期将上课内容、布置的作业、考试的安排等列在表格中,一般按照阶段考试的时间间隔印发给学生。这样,每阶段老师课堂主要复习的内容,学生在课后复习中应该要加强的部分,通过这张计划表提前告知学生;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使课堂和课后的效率得到提高。
技巧二:重基础
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有了考试压力,老师自然就不敢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泛泛而谈,避免失去针对性而导致效率低下。因此,老师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考试方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设计好上课内容,由于复习时间有限,课堂上要直奔主题,在考点上多下工夫。从这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考题注重基础和能力考查相结合。考试中,基础部分的题目占有相当比重,而且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才有可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地理学科的复习来说,紧紧抓住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细化考点,弄清各原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夯实基础,是学好和考好地理的关键。
以“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内容为例,复习中应对考纲进行解读,细化各个考点,一一加以落实。我从以下方面复习这部分内容:

1.运用图示,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3.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分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5.分析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相关性,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结合具体区域,分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7.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8.……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这需要学生牢牢记住整体性的原理,各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改变。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析、雪线问题等加以强化,在复习中将基础知识弄清楚,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技巧三:有探究
掌握了基础知识,没有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拓展与提高当然也是不行的。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研究学习过程,体现在考试中就是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例如:地理读图的能力、提取分析材料的能力、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夯实基础,更要延伸拓展,要鼓励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学生进行探究,提升学习地理的能力,使复习更加高效。
如: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我以区域为载体,进行地理系统的巩固和复习,也是将区域地理系统化的过程。结合具体案例和区域,运用自然地理的规律和原理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运用区位因素对人类活动进行评价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等等。通过一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建立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然后让学生对其他区域进行探究,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我们先在考试中出现了西南地区图,考查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判断贵州省的地形特征、分析遵义市的农业生产区位、乌江上的水电站建设区位等内容,讲评试卷内容的同时还给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补充问题有:

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乙市(遵义市)发展茅台酒的有利条件?

3.甲市(贵阳市)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
结合一个题目的讲评,布置探究性题目让学生对整个区域学习进行深入地探究,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区域学习的思路,通过几个区域的举一反

三、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技巧四:教方法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识记和总结并能迁移应用,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技能,并最终能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这样,在复习课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回忆学了些什么,与此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一些方法,例如,通过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再现并在解题训练中进一步提高知识的能力和技能。如:在复习流域开发时,对河流的航运价值进行评价,建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复习中贯穿相应的解题方法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地理的考题始终离不开图表的分析。所以,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是解题的关键。在遇到图表题讲评时,就要教好学生正确地分析图表的思路:读图从图名开始、然后看清图例、再由外往里读清图框上的经纬度等信息,然后,认识图中的具体内容,养成初读、结合题目设问、细看等这样的读图习惯;又如:对待坐标图时更要强调对横纵坐标、坐标上的数值间距、表示内容的单位等信息的关注等等。这样进行读图方法的训练,能让学生避免读图的失误,提高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类似的方法很多,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运用知识框架建立解题思路等等。总之,复习课中要时时渗透着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复习目的。
其实,每一位学习者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样,每一位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仅以自己的点滴体会,抛砖引玉,以期实现实现高效课堂的愿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