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探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探讨

更新时间:2023-12-29 点赞:16993 浏览:717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它使教学内容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由黑白变彩色;使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使实验展示由水平变竖直,由隐性变显性,由定性变定量,由现实变理想;使教学信息容量由小变大;使学生接收信息由少变多。
关键词:初中物理 多媒体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兼顾、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容量大、直观性强和易接受的特点,深受师生的青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如何才能正确利用好多媒体,实现真正的教学双赢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电脑知识的学习和提高

要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实效,教师是很关键的一环,由于各种条件和经济的影响,仍然有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特别是一些乡村中学。多数教师都不会用,首当其冲是电脑不熟悉,而学习电脑就要有相应的条件和设备,这是一个很硬的制约因素。但是只要我们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想办法就能克服。不能等到学校把什么都配好以后,才被迫去学习,而是要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因为有利于教学的方法和措施是挡不住的,只有教师这个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观念改变了,找到了新教法、新路子,只有专业素质提高了,我们才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加强课前的研究准备,建立自己的资料素材库

(一)要有“积件”思想

在平常的备课中,甚至是在看VCD、DVD时,就要灵活地想到,这个声音、这个图像、这个动画在以后的哪方面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会用得着,会为哪堂课提供帮助或准备素材,从而及时地想办法把它“收录”、“积存”。

(二)要有“理顺”的思想

资料、素材积累多了,难免会混乱,同一个知识点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课件和素材。在课前一定要清理、理顺自己要怎么上,怎么用,用哪一个素材,先用哪部分素材,后用哪部分素材,最好是按顺序设计成一个一个的课件,这样在上课时才不会“迷航”,也才能有的放矢地使用。

三、有条件的教师,应自己制作课件

上课所用的课件和素材,不能总是照抄照搬,也可以自己通过组合、剪辑和编制等手段制作动画,幻灯片等自制课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授高一物理“重力势能”这一节时,网上基本查不到相关素材,而这一节按传统方式教学又很难上,本人讲授这一课题时是以动画形式表现一个人在楼下行走时,被一块从高楼上掉下的重物击中而倒地,这样的引入,学生很感兴趣,接下来对重力势能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就不困难。最后再回到开头的情境,顺便强调安全意识,整堂课的反馈效果很好。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一)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先进、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而忽视了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根本特征。把课件设计得眼花缭乱,哗众取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这样很难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二)用多媒体是否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

通常说“物理、物理,就是以物论理”,因为“物”是“理”的载体,“理”是“物”的抽象,脱离了“物”谈“理”,“理”就成了无源之水,其真实性、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的实物演示,不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而且在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拓展新思路,它不但使学生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能起到帮助作用,而且还还原了物理学的本来面目。虽然多媒体展示操作方便、可见度高,但它毕竟是人工化、科技化和理想化的产物,它有别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它只能起到使学生认识客观现象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媒介桥梁作用。
因此,多媒体是不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的。在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时,凡是能用实物仪器演示的物理现象,不论是用成品器材,还是用自制教具,都要首先考虑用实物演示物理现象,如果真正无法用实物演示的物理现象,可用多媒体辅助。当然,理想的方案是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三)用多媒体是否不需要黑板板书

虽然多媒体投影,在文字图形上具有书写作图方便、文字图形清楚,设计美观大方,图示形象逼真等优点,但缺点是多页不能同时显示且保留时间不连续。而传统教学的板书优点是可以控制教学时间,黑板上的文字图形可以整板显示并且可以长时间保留。当然,黑板板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显然,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而且还要把多媒体与传统黑板有机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彼此弥补其不足,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不需要黑板板书,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进行板书设计,那种认为多媒体课件上课时,不需要黑板板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四)用多媒体是否不需教师走近学生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课堂教学设备,手段都是学生认识的媒体;从情感论的角度来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适时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讲述和提问学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提问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不但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有话敢说、有疑敢问、主动参与,使师生之间的言语和情感交流顺畅,动作寓意体会深刻,教学互动性强。
参考文献:
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云南教育委员会.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3]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