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法《背影》写读法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23640 浏览:1079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把传统语文教学中沿用至今的“先读后写的教学方法”来了个大翻身,改变为“先写后读的教学方法”,这是笔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初步探索和大胆尝试。以传统课文《背影》为例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写读法”的探索及运用情况,从三个方面:第一,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抒写真挚的父子亲情;第二,导读《背影》,品味作者父亲的深情;第

三、写读结合自改习作,品味“双向”父子真情等,做了一些粗浅尝试。

关键词:生活积累 写读法 “做中学”
“写作” 与“阅读”这两大块内容的教学,怎样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先读后写的教学方法”,在习作的起步阶段,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有了一点写作基础的初中生,如果继续运用此教法就会被“原文”的写作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原作者划定的“框框”里,打转转。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了,又哪来的高质量创新作文呢?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笔者多年。正当笔者苦思冥想,不知所措时,迎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笔者开始以传统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为例文,尝试着运用“先写后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几年坚持下来,收到了一定成效,并且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以写作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对原有语文知识结构的审视、检验。新课程提倡“初中语文教学以写作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对原有语文知识结构的学习”,这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操作实验中或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如出一辙。而本文所倡导的“写读法”正是“做中学”的翻版。
以写促读,从教师角度说,写是手段,读是目的,也就是说教师用“写”迫使学生自己去“读”,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角度说,读是手段,写是目的,他们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自我沉入作品,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写成的作文则是他们阅读和思考的结晶。这样就把写和读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以写促读,力求获得一石二鸟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把传统教学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中的“读写法”,来一个彻底的“翻案”变为“写读法”呢?本文就是笔者在《背影》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对“写读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肤浅探索:

一、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抒写真挚的父子亲情

为了尝试“写读法”,笔者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背影》时,要求学生先以《我的父亲》为题,运用外貌和动作描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让学生以“我笔写我心”,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可是,结果是:学生A————“父亲的身材不太高,常年都穿着那套深黑色衣服。不论到山上干活,还是在家里,一直舍不得脱下那套深黑色的布朗族服装…”;学生B——“我的父亲是标准的佤族男子汉,他身材高大,能歌善舞,打起歌来,很卖力。那件深红色的上衣,父亲就像其他叔叔们一样,随时穿着…”等等。从这些学生作文中,可以看出:因为他们缺乏特定的背景环境,所以写出的父亲“背影”没能打动同学。笔者就此启发学生:朱自清就是朱自清,他不愧为写文章的高手,在他笔下“父亲的背影”能够高大起来,是因为他给了“背影”一个特定的时间——“冬天”、“祖母死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特定环境——“满院狼藉”、“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家中光景惨淡”;特定人物——“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很多大事”,而现在却是“差使交卸了”的父亲(用现在话说就是下岗没了工资收入),所以“望父买橘”情节出现的时候,父亲这个形象马上就立了起来,高大了起来……而我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他们省吃俭用,早出晚归,为了这个家,为了同学们的学习,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常年冒着严寒酷暑,为了子女的成长不辞辛苦;他们的一切付出更应是感人的,形象也更应是高大的……用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生活积累。唤醒学生自己心灵深处对自己父亲的真挚感情,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二、导读《背影》,品味作者父亲的深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论题材并不新鲜,而主题也是永恒的——父爱子,舔犊之情人皆有之,然而《背影》自问世以来,深得人们喜爱和重视。本文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的原因是作者匠心独具,另辟蹊径,写人物的背影,以奇制胜,自始至终那浓浓的父子深情在感染着每个读者。文章是在作者身为人父,并且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中,回忆起八年前与自己今天境况相似的父亲送己读书一事。因为有了切肤之痛,才能在若干年后,回忆起送别时的前前后后父亲对自己的枝枝节节的细节不能充分理解的心理,深表愧疚。正是这种对父亲的尊敬,爱怜、愧疚之情敲击着读者的心灵,唤醒了读者的灵魂,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对父亲攀月台时“背影”这一细节的刻画:“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导读这段文字时,笔者要求学生们划出描写人物动作的动词,并思考这些动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结合分析外貌描写,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父子深情,理解文章主旨。

三、写读结合自改习作,品味“双向”父子真情

笔者在引导学生自读《背影》之前,先让学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典型意义的事情以《我的父亲》为题,并倡导以“父子之情”的同主题的形式写下来。因为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自己的记忆库内找出所有的相关材料,围绕目的去组合。教师在学生组合的基础上引导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如意之处,删改、精简,直到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为止。
再要求学生运用《背影》一文,集中体现父子情深的“望父买橘”事件中,那些作者着力刻画和描写父亲过铁道、攀月台时的感人动作和独特的外貌描写,及时对自己的习作《我的父亲》进行修改。同时,引导学生从《背影》中进行多方吸取借鉴:

1.取材方面的借鉴:2.立意方面的借鉴:3.结构方面的借鉴:

修改过程中,既要理解父子之情,又要随时提出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同学交流,也可以请教老师,学会总结“写读法”的感受与收获,并逐渐养成自觉运用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从写作入手,又去阅读《背影》,体会作者的父子情深,再回过头来修改习作《我的父亲》。写作丰富自己的认识结构,为阅读体验服务。笔者在“写读法”的实践中感觉到:人教版初中语文,这套教材中,记叙文里的写景和叙事类,比较适合运用“写读法”。它的优势,就在于能把“写”和“读”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实际上是让学生倾吐自己对父亲深情时,又如在阅读《背影》过程中,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仔细学习体会了作者怎样表达父子情深的过程。作文就像油画一样是在原有模式、轮廓的基础上,不断地描摹、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的。在学生的潜意识里,用作者与父亲的真挚亲情,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又纠正了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和写作中的不足,还不失情面的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真正实现了”作文”和”阅读”的双赢,并且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唐建新主编的《中学语文新课程库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曾本宇主编的《语文教学新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