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插上创新翅膀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4732 浏览:120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创新教育不但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人试就工作实践的经验,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现在的教师就是传统教育制度的产物。不少教师的观念中,学生依旧是知识的容器,需要教师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就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是要听从教师的指导。这种观念强调教师权威性与支配性,学生只是处于接受与服从的地位。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也许在工作中是非常尽职的,但是他或她恰恰忘记了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生命体。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体劳动,一些教师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很多方面驾轻就熟,不愿轻易改变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出现一个教案用许多年,出现了行为“惰性”。师者,学生之榜样。大家都知道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不然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都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学科教育现状下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异化为“填鸭式”的“满堂灌”、“满堂问”,即使有些教师能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也只是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现成答案,毫无讨论的余地。这成了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桎梏,在长期的求同思维学习中,老师的答案是唯一标准的,这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是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着别人的结论,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在无奈的重复中,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对事物的好奇、对真理的热爱都渐渐变得黯淡了,又谈何创新呢?

三、数学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上,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上乱一点又有何妨?学生答非所问又有何妨?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学生才能人人有感受,个个有收获,才能在活动中张开创新的翅膀。

1.允许学生插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的问答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是教风、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得以培植的表现,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

2.允许学生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

(二)巧设提问,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精神

1.信息重组的提问,疑中求“新”

任何一个学生(包括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知识上都不会是一张白纸,在学生的信息库里已贮存了一些有关生活、学习方面的信息。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原有的信息贮存,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增长点,增加知识的“存量”。这种信息的重组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丰富想象的提问,想中求“新”

想象是创新能力和精神的最活跃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思维来一个急转变,让学生反想,从而以反衬正。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出示两组题:①1÷0.2、12÷0.6;②10÷3、20.5÷0.6。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难”成“疑”,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科学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我们在课堂上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不单单是他们的听课认真状况如何,回答问题准确率如何;更应当大力表扬那些突发奇想的同学,那些问题怪异的同学。评价是一个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

一、也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判定。

表扬方法多样: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记得很流利”,“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很有创新精神”,“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我知道你会成功的”;亲切而有力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膀表示欣赏;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听学生讲话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显得惊讶、欣喜;还可以辅之于适当的小奖品。这些方法穿插揉合应用,效果将更显著。
总之,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时时提醒我们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思考机会,更多一些的活动空间,更多一些的表现机会,更多一些的创造信心,更多一些的成功体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张恒.让学生学会思考——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育现代化,2005,(6).
刘北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新课程新教材,2006,(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