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性试析初中语文德性教学实践模式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9499 浏览:349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性,组织初中语文教学,一条好的教学途径就是开展德性教学实践。

一、德性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德性是学生的人性与人格的综合体性。人性是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需要性、生长性、适应性等是人的生物性的表现,语文教学促进人的发展,就是教学要更有利于学生的需要、生长、适应能力增强。人的思想交流表达、人的工具的使用、人的审美与自我实现等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语文教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地为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工具的使用提供实践机会,就是要重视语文知识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文本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提高学生自我实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水平。语文教学中关于“文如其人”与“文与其人”的两个教学原理就是关于人格的教学原理。

二、初中语文德性教学的实践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从德性教学实践上讲,有以下几点做法:
1.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重在对于学生德性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初中语文教学为了应对作为德性实践的教学,需要教师坚持“德品”养成、“德知”学习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必要的“德能”修养,养成值得重视的道德敏感、道德推理、道德宽容和道德信任四种“德能”。语文教学作为德性培养的教学需要对话交流,需要平等讨论与互相认同,需要角色体验与感悟写作。
2.初中语文德性教学需要立足于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随时代和教学研究发展而愈发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题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搞“一刀切”。因材施教,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尊重,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要求。
3.初中语文德性教学质量提高应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全方位地获得信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互联网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图片、文字、声音、课件、教案、作业等资源应有尽有,如《背影》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进行学习,就能使学生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4.初中语文德性教学应重视生活教学。语文教学因生活而精彩,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从知识化转化为德性化的语文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就是“生活教育”。如课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傅雷家书》,是著名的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傅聪的艺术交流;《致女儿的信》,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等。这些文章或洋溢着充沛的,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
5.初中语文德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有高的德性。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初中语文组织德性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有高的德性。教师的德性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非常直接地进行道德教育,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关怀、宽容、良心和责任等教学行为。

三、语文德性化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德性化教学实践,也需要有语文教学的中国精神: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中国文化灿烂古老,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人,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的感受、涵咏、领悟、运用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灵动,品味语言的气韵,提高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审美精神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走审美教育之路,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活动过程。从审美的客体讲,现行教材中包含了众多审美因素,如小说中的主题、形象,散文中的画面、结构,诗歌中的意境、意象,这些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从教学审美主体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审美心理活动,如审美感知、审美理解以及审美灵感等。研究精神是指语文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人,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只有当这个“主体”的研究意识真正形成了,教学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观。语文教师拥有研究精神就要把“研究”作为解放自己的武器,加强教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学的全程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系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