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小学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33791 浏览:1571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以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可以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这三个方面入手,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用终生。
【关键词】阅读;兴趣;环境;方法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识字的重要阶段,而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且大量的阅读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巩固识字效果。同时阅读还是孩子们的精神大餐,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阅读能力即能提高写作能力。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此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以去阅读。首先,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让他们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正如遇到美味的食物,想好好享受一番。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优美的情景导语,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让学生产生阅读的,迫切的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情感的表露。如哭、笑、悲、唱等等,不嘲笑,不讽刺,这样让课堂轻松,学生愉悦,从而激发兴趣;其次,班级、学校多开展一些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谈读后感等活动,让孩子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抒发情感的场所,激发他们的表现欲,由表现欲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从而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获得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1.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引领作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可以开展一些激励活动,鼓励学生借书、读书。如开展读书小博士、读书小能手、读书“三人行”等活动。每年设置奖项,评出“月读书能手”、“学期读书能手”、“年读书能手”,评出“班级读书能手”、“学校读书能手”。在这些一系列活动的引领下,激励下,学生有目标、有信心、有兴趣,无负担,在无形中进入了阅读,进行阅读实践,并且会逐渐喜欢上阅读,进入阅读的佳境,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在班上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好书,和学生一起谈论好书。在班级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开展班级读书会、班级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童谣朗读比赛等。小学生争强好胜,为了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会努力去阅读的。
3.培养“亲子阅读”,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可见培养“亲子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有非常重要作用。学校或者班级利用开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方式和家长交流,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让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陪伴孩子阅读,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教给孩子阅读方法

阅读,首先要让孩子掌握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中,指导孩子变换各种方法读,先入眼,渐渐到口,到心,由浅入深。正如一块甜饼,先让孩子看到色香,他才会去慢慢品尝。当孩子尝到甜头,便会主动阅读。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孩子如何选读。选读就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弱,阅读的随意性很大,学生大多数喜欢新奇的图画书籍,看到什么书花花绿绿,便会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此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真正适合他们的童话、绘本等。在选读的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精读和略读,不能让孩子毫无重点和无头绪地盲目阅读。精读,就是要求研究着阅读,要结合语境,全面理解,理顺思路,把握文意,读懂文章深层的含义。略读,是对作品进行粗略地、快速地阅读,不要求字斟句酌,其目的是抓住主线,了解文章梗概,把握主旨即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一些名著、佳作和学生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并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略读可采用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如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其了解其中的故事梗概及所传达的思想即可。但精读和略读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如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在小学阶段,更要重视朗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强化朗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读前指导,培养节奏感

好文章都具备语句流畅,琅琅上口的特点。在学生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用带节奏的感情基调去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文句在哪里停、语速怎样、字词该重读的告诉学生,借用录音或自己范读,让学生听,使他们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从而逐渐掌握语句中停顿要领、朗读速度是否突出、重读词语的方法。经过训练,学生能较容易把文章读得有节奏、有感情。

2.朗读讲究多样化,以激发兴趣

朗读一味靠齐读,往往易使学生养成“唱读”的坏习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绘声绘色地读;用“开火车”的形式朗读文章的排比句,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文章的重点句、段则安排集体读。这样,学生的朗读中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对文章有了进一层的理解。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选读、精读与略读的技巧后,多读、反复地读,也非常的重要。有位名人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遇到疑难,或对文章思想不够明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读,仔细体会,从而找到答案。有些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甚至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
当学生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阅读量也随之大大地提高,他们就会品尝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自然会自己主动找书去读。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用终身。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