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发散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28756 浏览:1317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班风,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就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就要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中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平等、和谐和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型环境,发扬教学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合为一个最佳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给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的机会

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各种可能的途径,会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作已知角的2倍角,在以下几种途径。
(1)先作一个已知角,再从同一顶点和已知角的一边发再作一个已知角。
(2)量出已知角的度数,算出2倍于已知角的度数,再作2倍角。
(3)量出已知角的度数,算出4倍于已知角的度数,再平分这个角。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乘法”教学中,我先出示几道同分母分数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分数乘法意义为依托,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了这样的练习。而后,我又出示了,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2……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四、转换角度思考注意对问题进行引申和推进,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例如: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4厘米,宽和高都不变,它的体积减少192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长和高都不变,它的体积增加216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1厘米,长和宽都不变,它的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原长方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乍一看,题目很难,因为不易分别求出长、宽、高各是多少。能不能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而直接算出长与宽、长与高、宽与高的积呢?可以,因为:
宽×高×4=192 长×高×3=216 长×宽×1=96
即:
宽×高=192÷4
长×高=216÷3 长×宽=96÷1
有了以上条件,问题便迎刃而解。
解:(96÷1+216÷3+192÷4)×2
=(96+72+48)×2
=216×2
=432(平方厘米) 答:原长方形的表面积是432平方厘米。

五、开展“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分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