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地方高校人文社科进展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13910 浏览:580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很多研究人员,逐渐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地方专业高校仍以本专业科研为主,辅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总体发展目标不明确,质量不高,方式方法不当。通过对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寻找适合地方专业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团队
1009-4156(2013)09-110-02

一、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问题

高校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阵地,承担了大量的各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也聚集了大量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工作者。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日益兴起以及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专业高校加大了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地方专业高校如医学院校、体育学院等,在立专业的同时,也辅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地方专业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的力量,对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专业高校基本上都不是综合型大学,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校中处于弱势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历史延续造成的原因

许多地方专业高校从建校开始,专业就相对单一,如医学院校、美术学院。也有一部分高校是由以前的中专或者大专升格而来的,专业相对单一、学科结构不合理状况被延续下来。通过多年的发展,学科领域虽然有所拓宽,但整体而言,过分注重原有的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二)师资队伍素质、结构不理想

地方专业高校中从事原有基础学科的科研人员较多,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他们主要承担公共课教学。这些为数不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学科较散,且大多“单打独斗”,个别新兴专业以年轻教师居多,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前期研究成果较少,科研梯队的断层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无法形成专业研究团队,他们难以获得高层次研究项目的资助。

(三)过分强调教学为主,科研氛围不浓

绝大多数地方专业高校过分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固然是办学的根本,但过分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就忽视了科研在教育中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地方专业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要求不高,使许多教师仍停留在仅仅完成教学任务上,对科学研究热情不高。

(四)地方专业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相对较高的科研水平,才能引导、策划、建立创新科研团队,打造特色研究,建立专业品牌研究。地方专业高校的科研人员的科研管理水平之所以较低,主要是由于地方院校的科研人员大多偏重原设专业的研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甚了解,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用性差,科研成果产出、转化率不高,短期内既不能产生经济价值,也不能产生社会价值。管理水平低拖了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后腿。

二、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氛围

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是开展富有成效的研究的重要保障,地方专业高校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氛围,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地方专业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多被视为专业科研发展的一种陪衬。相当多的地方专业高校认为,发展文科及其科研工作对于学校自身的发展作用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种看法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的发展。理工科是经验学科,是研究客观事实或人为事物的学科。而文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价值学科,研究事物对于人和社会的价值或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对自然科学起到引导作用。地方专业高校由于自身定位的原因,缺少人文研究的氛围。可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层次的专家学者讲座,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动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学校与外界的人文研究交流。提升科研人员的水平和眼界。

(二)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优化科研资源配置

地方专业高校应以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中心,利用现有资源、人力等,结合本校特色,明确优先发展的科研方向,选拔学科带头人,优化现有的人文资源配置,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团队组建与壮大、学科建设与发展、资源挖掘与共享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人文社科研究服务。优化资源配置要加强内涵管理,除了加强财务与人员方面的配置,还要注重配置结构和质量上的资源配置。

(三)以项目带团队

团队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稳定而高效的研究团队既有利于课题的申报,也有利于课题的组织、研究的深入。在团队尚未稳定之前,可先争取一些级别相对较低、范围相对较小的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团队的打磨和对团队成员的挑选,形成以项目带团队、以团队促项目的良好模式。此外,还可以展开广泛的研究合作,积极推进各类的联合研究,如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这样既有利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于弥补团队的不足,增强科研团队竞争的优势,又可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的发展。

(四)加大交叉学科的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趋势。各门学科不断延伸交叉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地方专业院校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地方专业高校在本专业的研究上大多具有一定的实力,可以在人文社科研究中充分利用专业的优势,大力促进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大在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力度,通过在交叉学科方面的创新,获得更宽的研究范围。

(五)引进高端人才,带动科研的发展

高端研究人才可以带动学校的某一学科迅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成长周期较长,在某一学科有所建树的科研人员很少。地方专业高校如果自己培养人才,不但花费时间长,而且失败的风险高。引进高端人才不失为一条捷径,既节省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时间,使某一学科的科研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提升科研水平,又可以发挥“学术大师”效应,聚集更多的人才,形成研究团队。

(六)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

近年来,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采用了目标激励、协作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方式。地方专业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参考这些激励方式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激励机制,以促进科研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参与度,使科研成为一种自我发展的需要。但在激励机制的运行中,要兼顾个体的差异性。科研科研能力不同,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只有在实际科研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证科研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专业高校在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的基础上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将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一股新鲜力量,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