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捕捉捕捉意外,挖掘精彩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4441 浏览:138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活动的开放性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也不能完全避免。但在目前的课堂上由于教师对反馈的理解不够科学,缺乏反馈的策略,没能将学生课堂反馈中出现的意外敏锐捕捉,没有视之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而加以有效利用,从而错过了进一步挖掘的精彩,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意外,以学定教,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成性课堂;动态生成;思维状态
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所以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那么,如何来面对这些“美丽”的意外呢?

一、充分预设,生出反馈的精彩

生成性的课堂,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在课堂反馈环节要进行精心地预设,预设反馈的形式。在备课中,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馈的信息,以怎样的方式来处理都要精心预设,以达到最佳效益。
【案例】 “轴对称图形”(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
在老师建构好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模型后,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
生:平行四边形。(顿时班级有点乱,有的说不是,有的说是。)
师:大家赞成哪种意见?请举手说说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举手发言情况将学生的反馈情况分成两类,然后请同学拿出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袋,倒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对折的方法亲身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再次反馈。不一定。因为平行四边形分好几类,如果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对折之后,两部分不能完全重合;如果是菱形,沿对角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所以就是轴对称图形。(鼓掌)
师:小结。
【反思】 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理解很难,它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为支撑。如果老师没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有事先准备好这三种平行四边形,而是仅仅依靠所谓的解释显然是苍白无力的,但通过学生亲身的探究,其结果不言而喻。但如果一味地追求“为生成而活动”,一堂数学课上下来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学生思维上得不到发展,那么课堂生成就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其实,生成性的数学课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有一群孩子在麦田(课堂)里嬉戏、玩耍,新的活动不断生成,课堂里除了教师没有一个大人,而教师就是那个站在悬崖边的“麦田守望者”,如果有哪个孩子朝这个悬崖奔过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他掉下悬崖,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有如麦田守望者的耐心与宽容,允许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与不足,也要有如麦田守望者的把握能力,不会被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

二、敏锐捕捉,善待意外

1.“课堂差错”资源化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利用“错误”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灵活调控,学会点化,把错误化为一次新的学习,让错误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价值。这样,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踏上充满的行程。

2.“思维差异”资源化

学生由于智力、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存在差异,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学生“节外生枝”的同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办法,或许能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但假设我们能有意识地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将“意外”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就能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三、以学定教,及时调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经验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老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现象,这时,老师应该怎么办?是机械地执行自己的“既定方针”(教案),还是将学生出现的这种思维状态作为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顺应着学生的这种思维状态重新调整、组织自己的教学呢?这不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更反映了教师的一种学生观和教学的基本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探寻有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间双向信息的交流活动。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利用和调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反馈策略,课前精心设计反馈的环节,课中,孩子出现了“意外”,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以学定教,挖掘精彩,以点带面,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智慧的火花,让智慧闪耀光芒!
参考文献: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8.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