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对待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后20%生”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6803 浏览:213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后20%生”是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却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通过教师耐心正确的引导,都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体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这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后20%生;体育学习;影响因素;个体差异
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手段。体育“后20%生”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处于弱势、处于被动,更有甚者常常会采用躲避、逃避课堂的行为。长此以往会让这部分学生变得厌倦、甚至害怕体育运动,造成的后果是可想而知。因此,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后20%生”的教学研究相当重要,这是关系到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

一、对体育“后20%生”的认识

我认为“后20%生”应分为五类:第一类: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均差;第二类:体质与身体素质均好,但课堂表现不积极;第三类:体质、身体素质均好,但接受能力差;第四类: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表现积极,但心理素质差,测试分数低;第五类:不喜欢上体育课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后20%生”主要是指体质差、运动能力薄弱,缺乏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在体育学习行为表现方面发生较大偏差,且意志力、控制能力差的学生。体育“后20%生”并不是定性的,之所以区别体育“后20%生”,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体育课堂中的具体教学,有利于我们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而学生中运动能力有大有小、成绩有高有低、自身素质有强有弱等,这是我们众多学生中存在的客观差异性,也正是我们教育所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体育课中“后20%生”产生的原因

(一)先天性遗传的影响。如身体过于矮小、瘦弱或肥胖等,使之产生自卑、自弃的思想。(二)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平时过分的宠爱与呵护,使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意识,认为体育锻炼有危险性。另一类是家庭不完整的体育差生,如父母离异,家长文化水平过低等,这类学生在家庭中大多缺乏关爱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导致他们心理不健全、心胸狭窄、敌对心强,这部分学生容易遭到身边同学的“嫌弃”,很难体会到体育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加上本身存在的自尊心作用,慢慢地会较排斥体育运动,使之逐步成为“体育运动技能低下的学生”。此外,有的家长缺乏对体育锻炼意识的认识,认为体育锻炼浪费学习时间会把体育锻炼和学习文化对立起来,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时常会遭到呵斥,致使孩子逐步失去体育运动的兴趣,成为一天到晚抱着书本的书呆子,甚至对教师的体育教育置若罔闻。(三)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本身素质差,再努力也比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也有的学生怕苦、怕累,缺乏运动兴趣,对体育课总是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思维敏捷,但是行为散漫,爱出风头,自我约束能力差,在课堂中为所欲为。(四)教师组织形式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运动技术、技能没有说服力,上课形式呆板,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偏激,强制性要求学生练习难度大或者存在较大危险性动作,用不良语言刺激学生,对行为表现偏差学生进行体罚、粗鲁责备,场地器材的陈旧、缺乏安全感等等,都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甚至处于被动,更有甚者会采用躲避、逃避体育课堂的行为。

三、体育课中对待“后20%生”的教学方式

上体育课容易,但是上好一节体育课难,转化“后20%生”的教学会更难。体育课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那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全过程中体会到积极、愉快,获得知、情、意、行的统一及全面的发展。所以,体育课教学应采用多渠道逐步转化体育“后20%生”存在的教学形式。
(一)树立“后20%生”的自信心、克服其自卑心理。运动能力的发展除了同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一个人所参加的运动多少有关。因此,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区别对待上多下功夫,区分清楚“后20%生”是什么原因造成比别人差,如果是因为体质差,针对这种情况,应当给“后20%生”开设运动处方,采用一些科学练习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能使体质机能逐渐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难度最大的并非是学生的体质及体育基础差,而是由于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某些方面比别人差,觉得技不如人,认为自己天生就笨,怕教师和同学们看不起他们,不想在大家面前现“丑”或“自取其辱”,总是躲在人群的后面当观众,使得他们缺乏自信心,从而轻视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应降低练习难度,多采取鼓励和帮助的态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消除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的羞怯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练习完整的技术动作,激发他们练习热情,使其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具体做法:A: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帮助、少批评,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如马卡连柯所指出的:“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如何信任他,使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恢复具有自卑感的体育“后20%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B:对过度焦虑的学生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在有一定危险的练习时加强帮助和保护,增加安全感,体能测试前或参加竞赛前做好准备活动,鼓励他们尽可能更多地参加各种比赛,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经受锻炼,过度焦虑就容易被消除。C:对意志薄弱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业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要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他们坚韧、刚毅品质的培养,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源于:论文封面www.618jyw.com
(二)要善于挖掘“后20%生”的闪光点。体育教学实质是心理活动对身体活动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成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是成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好感,是使学生充满信心的基础。相反,如果老师自始至终都认为该生难以成器,不管不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运动技能也难以发挥,使其不知不觉进入“后20%生”的行列。增强“后20%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转化“后20%生”的重要途径。尽管这部分学生由于体质原因造成了运动能力较差,但是他们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努力改变自我,希望自己体育运动成绩得到提高并得到教师的赞扬,这会给他们精神上带来莫大的鼓舞,例如:“有进步、好一点”等表扬性的语言。所以,教师在他们做练习时,应仔细地观察,当他们向着预定目标一步步接近时,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都应该加以肯定,给予恰当的表扬。这样做既可以使我们的“后20%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练习结果及进步情况,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唤起努力获得好成绩的愿望,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同时,对他们的表扬也是对优生的促进。我们一定要注意发现“后20%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此循而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三)根据“后20%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同一练习时,根据“后20%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标准。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可适当降低高度;力量练习时,可适当减轻重量;耐久力练习时,可适当放慢速度,延长时间等等。在进行分组练习时应尽量把“后20%生”安排在一组,使教师可以着重进行指导,使他们课有所练,练有所获,他们在一起可以自成一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及时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当“后20%生”取得一定的进步,逐渐赶上其他好的同学时,可把他们上升到正常组里,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影响其他同伴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提高。
对于“后20%生”除了在体育课上进行个别帮助指导外,在课外体育活动辅导中更应帮助关心他们,并且针对他们各自的身体情况增加一些特定的身体素质练习。这些“后20%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后布置的作业练习后,使身体素质相对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力量,因此在上器械练习时胆子也就大了,学习掌握动作的速度大大加快,运动成绩自然得到明显提高。
(四)发挥评价的作用,以满腔热情、充满爱心地去调动“后20%生”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考核评价存在的弊端就是没有体现个体差异,不利于“后20%生”的进步。对于“后20%生”的成绩考核与评价,既要考虑客观反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又要考虑“后20%生”能够达到教学的基础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让“后20%生”清楚自我存在的潜力,根据他们各类型的实际情况定下不同类型的合格标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后20%生”掌握到一定程度后,让他们相互观察、发现并指出同伴在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对照自己的练习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从中得到提高。
对于“后20%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比对待其他学生要给予加倍的关心和爱护,要和他们交朋友,经常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并动员班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经常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及时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干扰,在体育锻炼中发挥人体机能的最大潜力,迅速赶上其他学生,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充满信心,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真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四、 小结
(一)解“后20%生”学习阶段的心理特征,作为教师必须正视他们的存在,更应用母爱般的关怀去对待他们的成长。(二)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后20%生”真正体会体育课堂的运动乐趣,更好地激发其参与运动的热情。(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状况,对不同的“后20%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层次深浅各异的练习内容和教学手段,以确保其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四)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更好地促进“后20%生”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五)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促其成为一个真正的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于一身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高胜光.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课时目标细化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6(4)
[5]管水法.什么样的兴趣才是学生需要的兴趣[J].体育师友,2006(1)
[6]沈钧毅.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7]赖天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要有重点[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