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刍议刍议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7447 浏览:242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小学老师永远的追求。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就需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实际经验,谈谈我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日益发展、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被放在前所未有的地位。然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自学能力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难以对一些数学概念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学生更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如何结合不同数学概念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观念

不仅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潜意识里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的思想,因为这是“进步”的核心武器。明确数学老师已经不是过去拿着教鞭教训因为算错一道混合运算题的学生的“教授者”,我们只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用别样的方式方法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计算中带领出来,继而投入到有趣的数学园地中的策划者。努力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题地位,使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富有兴趣,更贴近生活,更能为生活现实服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正理念,并实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只有真正把学生从灌输的“容器”变为接受的“主体”,把教师从“教授者”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只有把死板的抽象数学公式变为生活式的“理所当然”,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变成为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乐园,大家一起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增长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情感满足感,实现素质教育。

二、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能够积极主动者很少,所以功课一般都可以说是在师长的“逼迫”下完成,那么,在学生已经是知识学习的“主体”的情况下如何“逼迫”,成为众数学老师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3点进行教学。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书写工整、准确计算;仔细观察、用心记忆来训练,到了高年级就要进行认真检查、仔细检验的习惯培养,此外,一题多解的习惯性思考也是培养的重点。只有在课堂上进行严格培养,负责指正,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这对未来缜密思维,严格要求等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性思维是指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出的一种扩散模式,具体表现为思维视野的广阔,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就是“一题多解”。 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问题”“障碍”“趣味”等方式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强烈求知欲,另外,因为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故而,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多看图形,认知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记忆,继而扩大图形,引入立体图形,形成空间感,最好是身体力行,加强空间认知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往往与合作分不开,教师机智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刚认识了圆锥体,在不影响农民劳作的情况下,我会把学生分组,分别带领,前去“帮农民伯伯”算算那一堆小麦的体积约多少立方?表面积大概多少平方?今年能卖多少钱?能磨多少面粉?同学们兴致勃勃,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计算,有人想出不同计算方法等等,回到教室,各小组派代表分别汇报改组的计算结果,然后比较,更正,验算。一节本该在黑板上演算的枯燥内容,就这样在同学们自己的测量中圆满完成,我也轻松,学生也情趣盎然。

三、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些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亲其师则乐其教,乐其教则学而优。”只要师生关系和谐了,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就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就能保证学生愉快接受并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上课听不进去,对老师“望而生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成为空谈。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教育需要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要改革传统观念中以考试的形式只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弊端,提倡要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评价。也只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健康,教学才能有效,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评价?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评价的目的

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对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实施的各种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想通过数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数学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故而,在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应以个人私利为目的,只对学生的成绩高低做出不合理的评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教师观念固步,学校整体不得前进等恶性循环。

2.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就要对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多动些脑筋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形式形结合,比如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谈话、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过程与方法上予以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积极的鼓励多于批评的方式,当然,评价有法,但无定法。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观念正确,教学方法得当,评价机制健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魏春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现代阅读,2011,12 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