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几点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一些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22049 浏览:972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转变观念;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可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教学观念,焕发课堂活力

在常规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先预习,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就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应言简意赅,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越俎代庖,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
在学生的学法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要有效指导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信息的提供者,传统教学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立足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探究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异质性。每小组由四至六人组成,各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的分组更能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

三、依托问题探究,促成课堂生成

合作探究是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这种学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语,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开始。
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使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顺利地“航行”。
参考文献:
爱德华.L.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李月甫,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