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质量嵌入IT企业认证培训试述提高网络类课程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0787 浏览:370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根据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分析了当前本科网络类课程质量内涵建设的要求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脱节问题,然后结合实践提出并探讨了将IT企业认证培训嵌入本科网络类课程长期教学过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认证培训;本科教学;网络类课程;教育质量;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网络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的重要支撑技术,其网络类型、技术定位、作用和应用都发生了变化,对应用型网络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在本科网络类课程教学中,只有根据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又可持续发展的能够更好满足区域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探索和实践将IT企业认证培训的优质资源有效结合到本科专业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本科网络类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发展需要:本科网络类课程质量内涵建设要求

根据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美国学者毕比(Beeby,C.E)提出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质量”水平以及人们通常界定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重新定义本科网络类课程质量内涵建设的三个层次:
(1)内适质量。即学生对网络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和为以后的“新发现”提供准备的充分程度,把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作为衡量质量的最主要的标准。
(2)外适质量。即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网络人才满足国家、社会以及用人部门需要的程度,对于区域高校而言,尤其是符合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
(3)人文质量。即学生个体的认识、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程度。
由此,在本科网络类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内适质量建设,坚持育人为本,从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抓紧抓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实际能力又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学生满意度;其次要抓好外适质量建设,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步性、一致性,增强前瞻性、引领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再次要加强人文质量建设,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全面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充满信心,着力培养学生领域内的创新意识,做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认同。

二、问题所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理论脱节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当前本科专业教学更加突出实践的重要地位,加强了校企合作,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实践课时和内容,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改革:课堂实践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从单纯的理论传授向合作讨论、理论+实验、理论+实训、素质拓展等方式转变,明显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解决问题和创新综合设计的实验实践内容安排,把学生的“学”逐步放到了主体地位。后者主要体现在整个培养计划上的改变,比如三段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进行压缩,腾出专门的阶段时间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可以看出,无论课堂实践教学改革还是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根据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增加了实验实践实训项目,通过对学生进行“物”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对基础的理论教学部分只是根据课时调整进行适度的内容删减,并没有从根本上根据当前实际的社会研发水平和应用情况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高校教学的理论内容一般落后于社会实际技术水平,这是常识。因此,高校理论教学中一般着重讲解不变的原理性内容,但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有偏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不要求掌握很深的基础理论,但要求所学的理论知识能达到当前社会的技术水平并体现当前主要的社会应用,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更好的社会契合度,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又能站在当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理论部分和实验实践部分实际上是脱节的,理论教学并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按照这种模式无法实现本科网络类课程的质量内涵建设。
另外,当前高校专业教学强调按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点要求进行授课,往往面面俱到,但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但效果不好。与之相反,企业高端认证培训由于其培训内容和目标的高度适应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但基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以资格水平认证考试为主要目标的高端培训课程(以IT网络技术类为例),过于强调能力知识点的考核和考证,对基础理论和原理强调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底子不够扎实,发展后劲不足。因此,若能有效地将IT企业认证培训的优质资源与本科网络类课程的专业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和实践都能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那么势必会促进教学质量内涵发展。

三、解决方案:将IT企业认证培训嵌入本科网络类课程长期教学过程中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将IT企业认证培训与本科网络类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研究二者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实验实践内容的考核要求、教学手段方法及训练平台和过程考核等方面的差异,然后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实施高标准的教学考核模式,并对实施效果通过闭环监测进行分析。下面以IP课程为例结合我们的实践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1.教学内容重构

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根据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将企业高端培训内容嵌入本科网络课程长期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二者在教学目标定位上的差异。传统本科教学中,IP网络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般是“懂、建、管、用”四个层次。“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这是传统高校专业教学中最偏重的;“建”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利用网络设备组建一些简单的网络并验证相关的功能,难度和能力上远远达不到企业级的应用要求;“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这点在传统本科教学中更是粗浅,往往只是讲了网管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学生学了等于没学,一个小小的网络故障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开发和使用,二是基于网络的服务应用软件开发,学生需要较高的综合研发能力,主要针对比较优秀的学生。而当前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618jyw.com
企业认证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通过相关的企业或社会认证,以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企业培训往往更加注重实际的网络运维能力,即“建”和“管”两个方面的技能训练。对于企业认证,理论(即“懂”)只是基础,“用”主要也只涉及其第一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设备操作熟练,但由于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因此,可以看出二者在人才培养上的侧重点是明显不同的,各有利弊,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既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又具有大学生扎实的再学习和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在IP课程中,围绕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按照如下途径重构教学内容的: 在“懂”这方面,我们在传统本科理论教学的框架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整理,如保留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但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内容则按照企业IP课程培训内容进行整合。如把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和IP地址及子网划分内容放在了这部分内容的开讲部分,让学生首先建立大的网络知识框架;在局域网技术中,将VLAN和STP技术列为重点进行讲解,传统教学中VLAN只是提到,STP更是基本略过,而实际局域网组网或组建高速园区网络中,这是最重要的配置内容之一;在广域网技术中,我们只选讲了PPP和FR两个最常用的广域网链路层协议,其他只是带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重点掌握;在路由技术中,则完全拓展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从基本概念、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到动态路由(包括RIP和OSPF)及域间BGP路由,通过不同的侧重和详略,使得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路由和交换这个IP课程的核心内容;增加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内容,在传统概念性理论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基于设备的安全技术,如ACL、802.1X端口安全技术等,使得学生能够切实掌握一些网络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技术,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泛泛而谈。
在“建”和“管”方面,则完全以企业高端培训的要求实现。我们设置了共26个课程实验和开放式实验,囊括了主要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实验(3个),华为/H3C网络设备操作基础实验(3个),局域网(5个)/广域网(2个)/IP路由技术实验(5个),网络安全及可靠性技术实验(3个),应用层实验(3个),综合设计实验(2个)等,由浅入深,与理论课程内容、华为/H3C网络认证主要内容要求对应[3,4],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IP网络的核心技术和操作技能。这样的设计基于我们对网络认证的深入分析以及电信、联通等网络运营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用人单位希望在校学生能够有半年到一年的设备操作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在“用”方面,网络服务的应用部分整合了企业高端培训的内容,如应用层协议配置设置了NAT、DHCP和企业服务器配置等项目内容,保留了传统的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开发和创新项目,但主要是以课外素质拓展项目形式。
经过这样的教学内容重构后,对于网络通信方向的基础专业教学就比较丰富而全面,也非常实用,同时完全能满足企业网络认证的内容考核要求。

2.“学校授课+企业认证”模式

“学校授课+企业认证”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完成课程的学习,但最后由企业或社会权威认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且该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指标。上文中,我们结合“懂、建、管、用”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目标,嵌入企业高端认证培训内容,重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体系,解决了“学校授课”问题,使得传统专业教学的基础理论性和企业高端培训的应用针对性能有效结合,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网络理论知识和网络设备的基础上,理解网络中的实际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网络工程技术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而将“企业认证”作为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同学对课程的兴趣(对课程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认知),也使教学考核更加科学、公平,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取得技术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就业。
为了解决“企业认证”问题,方便同学们完成认证考试并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需要系统构建网络培训认证平台和辅助教学系统,提供考证指导和信息服务。从2008年起,我们通过校企合作,积极与H3C、华为、Cisco等著名IT企业合作,先后建成了华为3COM认证培训实验室(2008)、Cisco网络学院(2009)、普尔文(Prometric)宁波授权培训与考试中心(2011)、华为网络学院(2012)和UVE授权考试中心(2012)等,获得了相关的培训和考试授权资格,为学生双证式培养提供良好的培训和认证平台。并先后开启了网络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网上虚拟实验平台和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交流和教学监控环境,以满足卓越网络工程师培养需求。另外,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网络水平资格认证考试中的通过率,让学生在资格认证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我们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开通了专门的网络水平资格认证模块,提供指导和信息服务;并针对企业权威考证系统的特点,基于教学内容改革完成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的考核知识库系统,开发了面向网络水平资格认证的辅助训练系统并投入使用。
此外,“学校授课+企业认证”模式的实施也需要配套的实验硬件条件建设,由于实验和实践教学工作量明显增大,实验批次、实验规模和内容都明显增多,必须有充足源于:www.618jyw.com
的硬件网络环境支撑。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调整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基于能力培养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或自主研究式学习法[5],积极开展网络类素质拓展和开放创新实验等项目,增加学生的网络应用场景,从学生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改革考核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和课外开放实验,注重“自主学习评价”和“过程学习评价”,突出研讨和实践成绩,使得学生在通过考证的同时确实在平时的训练中锻炼了能力。需要提高教学队伍水平,最好能引入电信专家、企业认证培训师等加入教学团队,探讨教学实施细节,并一起进行授课和实训指导。
参考文献:
黄蓉生.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2(4).
邵一江,孙芹英. 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以合肥学院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2(7).
[3] 华为培训认证体系[EB/OL]. http://enterprise.huawei.com/ cn/training/join/train-certification-system-introduction/index.htm.
[4] H3C网络培训认证体系-技术体系[EB/OL]. http://.cn/Training/Training_and_Certification/Technology_Certification_System.
[5] 钱国英. 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万里学院以合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研究式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
[责任编辑:余大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