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德育工作对中学德育工作主题活动课程化深思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5936 浏览:143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课程化思想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中,整体构建德育课程化活动体系,以此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正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中学;德育;课程;课程化
伴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转型,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发生极大的变化,价值分岐、价值冲突和价值迷惘现象比较明显,极大地影响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现代物质社会影响下,青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的物质化、功利化、自我化倾向越来越强。在自主性、创造性、平等意识、精神、公正品格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与较高的诉求。但是,毋庸讳言,无论是从家庭教育生活还是从学校教育经验来看,一些青少年身上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缺乏同情心,不知道感恩,社会责任感不强,盲目追求品牌消费,心理素质脆弱,承受挫折能力较差,诚信品质有待进一步培养,缺乏远大的理想等。与此同时,学校及家庭德育工作缺少与之相应系统化教育。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呈现出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德育课程化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对德育课程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到80年代,德育课程己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对德育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早期的德育著作和教材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专题研究。到了20世纪90年代,德育课程才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入学者的研究视域,一些德育著作开始以专章论述此问题,如魏贤超著的《现代德育原理》、戚万学等著的《现代德育论》、班华主编的 《现代德育论》、檀传宝著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等都有德育课程的专章内容。而同时代,有关德育课程的专门著作和理论研究文章日益增多,对德育课程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如陈林根著的《新课程背景下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探索》,齐欣著的《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探索》,孔庆著的《德育呼唤活动课程》等。齐欣认为学生的德育活动课就其内容的性质而言,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习类,二是人际交往类,三是社会公益类,四是自立自理类。孔庆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德育活动课程;②专题德育活动课程;③学科德育活动课程。
有很多学校重视德育活动的序列化,并开始用德育课程化理念指导德育工作,比如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市洋泾中学、山东省潍坊一中等。我们观察到,不少学校在现实操作上,仍存在德育课程标签化、设计模式固定化、效果落实肤浅化等实质性问题。德源于:www.618jyw.com
育课程的核心在于实现德育要求的内化,突出其体验性。由此可见,对课程课程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然有很多工作可做。

二、德育课程化的理论依据

1.活动建构理论

道德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简单搬进头脑的过程,而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与客体(世界万物、真理)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主要“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同化是指环境因素整合进有机体固有的图式结构中;“顺应”是指主体不能同化外界因素,只能改变自己原来有的结构图式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就是原有的结构成为外界因素的一部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环境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与发展——解决内部心智世界的认知冲突与协调问题。

2.现代德育教育理论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是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德育要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要引导人去建构个人的完满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

3.皮尔伯格道德认知论

皮尔伯格道德认知论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道德故事辩论来推进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对道德标准的思考、评判、讨论以及主动探索的自觉性,更多地是来自同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4.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

5.新课程理念

课程内容必须及时反映时代的进步;必须贴近生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就必须发挥学校、教师乃至于学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体现出现代课程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学校要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

三、德育课程化的做法

1.德化有形,将德育活动课程化

积极合理设置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编选、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教材、积极推动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接受并自觉实践德育课程理念、合理设置相应的课程评价。

2.操作有章,将德育课程常态化

德育课程要以授课实践为基础,像组织教学一样常态化组织德育课程,做到课程目标有层次性、课程内容有针对性、课程实施有实效性、课程评价多元性。同时,积极进行诸多课型探讨。

3.推进有序,将课程设计系列化

主要以课程和主题活动的长期规划为基础,研究如何结合学生的具体阶段性需求和认知成长规律,有计划、成系列的将德育课程在三年里有序推进。

4.成果有效,将德育成果实效化

让学生在德育课程中学会的美德内化到内心,外化为行动,促进心灵的美化和举止行为的美化。

5.影响有力,将德育成效辐射化

将学生内化到的德品知行带入生活,点滴辐射家庭和社会,期冀让点滴的学校教育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建立其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做对己、对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德才兼备之人。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