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抓起以“学困生”抓起生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8590 浏览:340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困生”是指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落后于教育目标对他所规定的要求指标,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学困生”不只是学习成绩差,最主要的在思想意识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行为作风存在着种种不良劣习,这样的学生往往因为难以管理和转化,所以作为初中生群体中的一部分被忽视在学生教育之外,最后被我们所放弃。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多关注“学困生”,通过提升内涵、全纳教育、参与管理、依托活动、营造文化等途径,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十分关注这部分学生,遵循从“学困生”抓起这一原则,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从“学困生”抓起

1.许多人认为“学困生”“不可救药”,但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证明:学困生在踏入社会后,照样能涌现出出类拔萃的人才。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差生,老师常说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小凳子上任人取笑,但在这个班级中,恰恰是他们两个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大诗人拜伦在阿巴丁读小学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还有像牛顿、瓦特、爱迪生、达尔文等年幼时无不在“差生”之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我们现在面前的学困生也许就是多年后的国家栋梁之材,所以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2.无数心理学家、教育家通过实验、观察、追踪研究得出共同的结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所谓的“学困生”其实尚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3.我们有一部分人有不比先进比后进的思想,许多“学困生”虽然认为自己不可救药了,不努力去学习,但他们也不愿意成为最后一名。所以“学困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更要求进步。

二、如何从“学困生”抓起

(一)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于“学困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发现闪光点。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的字很漂亮”、“你这节课表现得很好……”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树立他的自信心。上课时可提问一些简单容易,估计他有把握答对的问题,当他答对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们用掌声鼓励他。万一答错或答不出时,可向他说明:你暂时没想起来,不要紧,我们是学生,不可能每道题都懂。这样给其阶,摆脱他的尴尬,保护他的自尊心,进而使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上进心。

(二)给学生一份真情

教育者期待和热爱的情感,能唤起受教育者的幸福愉悦的感情,从而乐于接受教育,产生自强不息的强大内驱力。“学困生”智力并不是最差的,兴趣并不淡。跟其他的学生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愿望。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只是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老师、同学、家长又不能给予亲和力;再加上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使他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其实跟其他学生一样,也希望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希望老师、同学能理解自己、尊重自己,他的内心深处也热烈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期望人们承认他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学困生”一定要刮目相看,只有情感相通、心理兼容的老师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主动去接触他,像对待其他学生那样同他聊天、谈心、交朋友,真心实意地去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让他得到老师的爱护,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在这样的气氛中做“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有好的态度必然有好的结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是为家人而读书,而是为自己,为社会、为建设祖国而读书,要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将来负责的态度。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学习情绪差,觉得什么都无聊,没有兴趣,学习过程乏味,甚至逃避学习,由于消极情绪的支配,造成了厌学情绪。教师和家长要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有兴趣就可以带动他的参与热情,在这一积极情绪下,他有一种兴奋和愉悦。再次,在远大目标的激励下,养成一种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质量,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一种认真、踏实的优良质量,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好计划,不急于求成,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严格要求,细心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不是严厉,不是暴风骤雨,而是对掌握标准的认真、不放松,即要求他们做到的必须做到,做不到决不迁就,该批评就批评。“细”就是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要细。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源于:免费毕业论文网www.618jyw.com
思想动向,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以便缩短转化过程。丝丝细雨润心田,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对学生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善于抓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定方案、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应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艺术,以便更加完美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