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隐喻英语教学革新与学生隐喻能力培养小结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7094 浏览:223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全球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要与国际接轨,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此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对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探讨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影响为多,对培养隐喻意识的研究也多以词汇教学为实例,对隐喻能力的研究还处于初步、不成熟的阶段。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广大语言教学专家和教师关注的焦点,深入这一领域的探究,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征
传统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受行为主义的长期影响,以及缺乏对认知规律的研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教授与展示陈述性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加强、思维能力和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过分依赖教师的“教”,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现状显然已不适应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了。Graddol(2006:82)在谈到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时,指出未来“不会再只有一种教学模式,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动机,一种教学大纲,一种英语教材,一种测试方法,甚至一种英语供学习。”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有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可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扮演着学习诊断者、策略培训者、学习参与者和教学研究者等多元角色,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当中。鉴于外语教学本身具有强烈过程性的特点,学生只有参与其中,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对信息进行积极加工,才能逐渐做到自然运用语言,并掌握日后继续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当前全新的大学英语教材的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等因素都给教师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则应从语言的本质和特点着手,寻找外语教学的新思维、新途径。从全新的视角看语言,或许可另辟新径,即把对语言的理解提升到认知科学的层次,教师着力培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锻炼其对语言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二发展隐喻能力,推进教学改革
1隐喻能力的定义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工具。它并不是如传统修辞学所认为的,只是少数有天赋的诗人或作家的专利,Lakoff&Jobnson(1980)通过分析大量的日常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隐喻在语言中随处可见这一不争的事实,而且“隐喻与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体系及一个相应的协调一致的隐喻表达体系。”换言之,不同的概念隐喻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既然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与系统性的特征,那么有意识地发展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将为推进语言教学另辟新径。
那么什么是隐喻能力呢?
MarcelDanesi最早提出了隐喻能力的概念,它指在写作和说话中创造和理解新的隐喻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特征之一。Danesi认为隐喻能力对学习者非常重要,缺乏隐喻能力,“学习者的外语表达没什么错误,也可以接受,但却缺乏本族语者的地道性”。隐喻现象无处不在,但隐喻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有意识地发展与锻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新《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培养目标作出新的调整和更准确的定位,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英语作为隐喻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既有理论依据,也符合大学英语改革所倡导的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呢?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首先,教师应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隐喻在语言中无所不在,使他们有意识地注意语言中大量存在的隐喻现象,找出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逐渐培养学生用隐喻思维的习惯,以形象具体的概念理解和体会抽象难懂的概念,从而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重新组建成完整系统的概念框架,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从教学操作方面而言,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可以从词汇教学入手。讲到词汇学习,很多学生仍然倾向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把词汇所蕴涵的各种意义以及词汇之间的深层联系完全割裂开来,通过机械的方式掌握。然而通过对隐喻认知的分析,我们知道,词汇的含义并不是独立地存在的,大多数词语在词义演变过程中都是以基本义为中心,由具体投射到抽象,逐渐引申出来的。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透过词义互不相关的表象,把握词义间的深层联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推导关联意义的思维方法。对语言知识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
其次,隐喻具有创造性特征,可用于表达不可直接表达的内容。越是抽象的概念,越需要通过隐喻来思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就是新教材的实施。不难发现,在新的教材里,出现了大量生动的隐喻素材,例如《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二册,Unit6.题目是I’m Going to Buy the Brooklyn Bridge.文章讲述作者惊叹于那些能极其高效地支配自己时间的成功女性,她们有精彩的人生.文中三次出现Brooklyn bridge一词:
a.A friend said that if I believed everything in the report.She had a bridge in Brooklyn she’d like to sell me.
b.Despite my friend’s warning against being taken in,despite everything I’ve learned, I find that I’m not only willing, but positively eager to buy that bridge she mentioned. c.Then I’ll tell her a story: the tale of a woman who bought her own version of that bridge in Brooklyn and found that it was a wise investment after all.
乍一看,句子语义上有点突兀,布鲁克林大桥与成功女性的事迹有什么联系呢?话语字面上好象与语境无关。但隐含的主题都是指向语境的,语义上的异常使以上三例构成了隐喻理解:A FALSE STATEMENT IS A LIE,而且是一个创造相似性的隐喻。这种相似性是说话者临时创造的,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临时性,体现了说话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它是在作者与朋友讨论成功女性事迹的可信性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理锯这一隐喻的过程中,应首先交代关于布鲁克林大桥的基本背景知识,因为读者的知识结构和掌握的文化信息量与隐喻的理解有密切关系,如果学生对这座大桥一无所知,那么也就元从找出源域与目的域之问的联系了。关于布鲁克林大桥,它横跨纽约东河,连接着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岛,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与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并称为当时纽约的三大市标,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与价值,绝非一般人所能购买或拥有的。有此背景知识,学生就会对说话者声称“拥有大桥”的陈述产生疑惑,大脑中储存的相关意象图式也会被激活,找出源域“拥有布鲁克林大桥”和目的域“成功女性的事迹”之间的相似性在于都具有incredibility(难以置信)的特征。从而正确地推断和识别出说话者的意图。这样就不难推导出以上三个句子的涵义:句a.表明说话者对作者所描述的那些事例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句b.和句c.则显示了作者创造自己人生高峰的强烈决心。作者用这一隐喻巧妙地把文章的主题贯穿起来,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因此准确理解这一隐喻的涵义也是掌握文章精髓的关键。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隐喻的相似性不只是客观的相似,也可以是主观的相似,与文化背景、知识体系,甚至是信仰等方面的相似,这对学生的隐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隐喻能力与学生的语言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可以使教师走出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框框,带动学生摆脱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模式,生动构建知识框架,并把未知与已知领域联系、贯通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领会语言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Graddol D.English Next[M].London:Latimer Trend&Company Ltd,2006.
Kecskes.Conceptual Fluency and the Use of Situationbound Utterance.
[3]Lakoff,G.&Jdmson, 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龚玉苗.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J].外语界,2006 (1).
[5]姜亚军,张辉.国外隐喻与第二语言习得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3(2).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